俱舍論十六卷四頁云:又經中言:有十業道,或善或惡。其相云何?
基本介紹
- 書名:十業道
- 作者:中華佛教
- 類別: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 詞語來源:中華佛教
十業道簡介,記載與解釋,
十業道簡介
【十業道】
俱舍論十六卷四頁云:又經中言:有十業道,或善或惡。其相云何?
頌曰:所說十業道,攝惡妙行中。麁(cū)品為其性。如應成善惡。
論曰:於前所說惡妙行中,若麁顯易知;攝為十業道。如應、若善,攝前妙行。不善業道,攝前惡行。不攝何等惡妙行耶?且不善中身惡業道,於身惡行,不攝一分。謂加行後起。余不善身業。卽飲諸酒,執打縛等。以加行等,非麁顯故。若身惡行,令他有情失命失財失妻妾等,說為業道。令遠離故。語惡業道,於語惡行,不攝加行後起;及輕意惡業道,於意惡行,不攝惡思,及輕貪等。善業道中,身善業道,於身妙行,不攝一分。謂加行後起及余善身業。卽離飲酒施供養等。語善業道,於語妙行,不攝一分。謂愛語等。意善業道,於意妙行,不攝一分。謂諸善思。
記載與解釋
大毗婆沙論一百十三卷十六頁云:十業道者:謂身三業道,語四業道,意三業道。
問:十善業道,十不善業道,豈不合說有二十耶?何故此中但說有十?
答:不過十故。謂依惡行所依止處,發起十種不善業道。卽依此處由遠離故;卽能發起十善業道。復有說者,略說十種。廣說二十。如略廣,如是無差別、差別,總、別,遍、不遍,無異、有異,俱時、次第、應知亦爾。復有說者,隨利根者,故說有十。隨鈍根者,故說二十。如利根、鈍根。如是因力、緣力、內力、外力,內如理作意所任持力、外他言音多修習力,略開智力,廣辯智力,應知亦爾。是名十業道自性。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
問:何故名業道?業道有何義?
答:思名為業。思所游履,究竟而轉;名為業道。
答:此是世尊有餘之說。大師觀彼所化有情心行願樂簡略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