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宅論

十宅論

《十宅論》是2008年5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隈研吾

十種日本人的居住文化與要求,以及十種日本住宅的特點與功能。在房地產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日本著名建築師隈研吾從“人人都想有個家”的公眾心理出發,憑藉對建築史和建築市場的專業知識與判斷,探討消費者最實際的消費需求,綜合教育背景、文化偏好、社會階層對消費者群體進行細分,力圖讓只擁有模糊偏好的消費者清楚看到自己的具體要求:住宅結構、外觀、戶型,等等。書中配有日本社會階層劃分表,以及典型日本住宅的戶型圖和內部空間設計透視圖,實用並有趣味。

基本介紹

  • 書名:十宅論
  • 作者:[日]隈研吾
  • 譯者:朱鍔
  • ISBN:7208077932
  • 頁數:179
  • 定價:48.00元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5月第一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十宅論》與其說是一本建築書,不如說其是一本易懂且有意思的日本文化論。讀者可以通過透視十種日本人居住的十種住宅,來了解日本既傳統,又帶有“舶來”色彩的文化。並能在各種風格之間,找到自己所欣賞的,喜歡的,不知不覺中,也映射出了自己的性格特點。
“對住宅、空間的傾心、熱情,並不是由對於功能、美、真實的欲望滋生出來的,而是基於對階層的欲望而生的。很多的日本人在自我中膨脹,在無限接近這種幻想的過程中,開始感受到了欲望的性質本身以及它的龐大。所以我認為《十宅論》這樣關於階層的假想是可以讀的。對於那些抱著非假想態度去讀,到頭來撲了空的讀者,我表示深深的歉意。”(隈研吾)

作者簡介

隈研吾,1954年生於日本神奈川縣,日本著名建築師,隈研吾都市設計中心代表,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1990年創辦隈研吾建築事務所。當今日本建築師的領軍人物,他所思考的已不局限於建築本身,而更側重於建築與人類、自然的關係。其作品的獨特性在於他善於利用環境特徵來創作,並隨著環境特徵的變化而變換建築形態。
近期主要作品有馬頭町広重美術館、那須石頭博物館、長城腳下公社——竹屋、“水/玻璃”和1995年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等,並贏得了多項國內國際大獎,包括芬蘭自然木造建築精神獎(2002)、日本建築學會東北憲章設計大獎(2000)和日本建築學會獎(1997)等。
十宅論

編輯推薦

住宅也有“顏面”,而且是我們想遮掩也遮掩不住的。也有人煞費苦心地想要裝扮起這“顏面”。想遮掩也好,想表現也罷,“顏面”都是住宅所必備的。我們住宅的“顏面”是怎樣的呢?本書正是一本由目前日本人最關心的住宅領域而展開的當代日本文化論。——隈研吾
繼《設計中的設計》、《負建築》之後
日本建築大師系列新作品
十個日本階層的居住文化與要求
十種日本住宅的特點與功能
隈研吾解讀日本住宅與日本文化的深度關聯

目錄

分類的前提
Ⅰ單身公寓派
70年代的空間發明
旅店空間模型
旅行和性的暗喻
床·電話·電視機
球拍和滑板
高科技·後現代的“脫臭器”
西武不及丸井
Ⅱ清里食宿公寓派
西式風格的私家住宅
斷片的複製
家族團結的象徵
逃往自然
雙重束縛的空間化
Ⅲ 咖啡吧派
排除了共同體的酒吧
為了審視自我而去的酒吧
“咖啡吧”就是舞台裝置
將家庭排除在外的住宅
靠演技來驗證自我
外觀怎樣都好
對椅子的偏愛
北歐不及義大利
過渡期的樣式
Ⅳ哈比達派
嬰兒潮世代的住宅
從零開始
現代主義的普及版
不遮醜的設計
白色乙烯布用於內部裝修
對舶來品的信仰與合理主義的結合
Ⅴ建築師派
被當作“知識之窗”的建築師
利休的“反其道之行”
現代版的茅屋
注重存在感的抽象空間
Ⅵ住宅展示場派
認同“住宅人生化”的折中主義者
殖民風格占主流
西洋住居文化的寶冢式導入
公私空間的分離
Ⅶ 獨門獨院派
房產信仰的物象化
以看到實物為前提的商品
“靠種類取勝”的銷售戰略
“多種類”的設計與室內設計
住宅與媒介
文學媒介指定的場所
Ⅷ 俱樂部派
門檻高的空間
高級公寓風格的外觀
深藏不露的手法
俱樂部是家庭理想化的複本
迪斯尼樂園的家庭版
Ⅸ 日式酒屋派
跟俱樂部派是卵生兄弟
日式酒屋的和式風格
和風的抽象化
日本現代化的矛盾構造
Ⅹ 歷史屋派——結束
人為什麼憧憬歷史屋派
蓋房子是件難為情的事
現代是看不見“場所”的時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