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天(姚鄂梅著長篇小說)

十四天(姚鄂梅著長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十四天》是姚鄂梅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22年2月。

《十四天》故事背景設定在2020年初,湖北的一座小城宜都。猶如舞台劇一般,一個龐大的家庭組合在一起,他們將一起度過與外界隔離的十四天。沒有了工作與社交的距離,日日相對,他們的每一次喜怒哀樂都被放大,彼此艱難地磨合。該小說布局如同一幅緩緩展開的鄂西南小樓圖,整部小說呈現出壓抑沉痛的風格。作品較早以長篇小說的方式反映武漢疫情爆發後的社會現狀,不僅具有社會學、歷史學意義,而且蘊含著文化學、倫理學的價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十四天
  • 作者:姚鄂梅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字數:136千字
  • 首版時間 :2022年2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十四天》所有的故事非常緊湊地發生在十四天裡,兩個臨時拼湊在一起過春節的家庭由於疫情的突降經歷了一場意想不到的現實與人性的劫難。這部沒有明確主人公的小說中,整個故事的始作俑者,是地處鄂西南地區的宜都市一位特別好面子的普通市民劉玉成,由於沒有能力替自己的妻子“農轉非”,隨著時世出人意料的變遷竟“歪打正著”地變成帶有先見之明色彩的“正確”抉擇。為了炫耀和展示自己的殷實,他邀請在武漢的大兒子子建與親家全家、在南京的大女兒子夏一家及本地的小兒子子書一家,都來自己的新居過年。集合日臨近,武漢的一家人卻提前抵達,一到即摘下車牌號,遮遮掩掩,原來,新冠疫情爆發了。劉玉成把武漢客人藏匿在二樓,他們不得不一起度過與外界隔離的十四天,從第一天開始,不諧和音就不斷冒出。樓內的人渴望“突圍”而出,而沒有了工作社交的距離,日日相對,原本光鮮亮麗的生活表象背後的千瘡百孔與人性之惡隨之發酵,演繹出一幕幕籠罩在嚴重的親情倫理危機下的人間活劇。

作品目錄

引子
入住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第八天
第九天
第十天
第十一天
第十二天
第十三天
第十四天

人物介紹

劉玉成
劉玉成和妻子秀枝一起,育有二子一女。大兒子劉子建是一個不通事務、只知道讀書的書呆子,單只是戀愛結婚一事,就足以讓劉玉成夫婦操碎了心。因為早在大學期間就一廂情願地單戀上了一位比自己高一屆的師姐的緣故,他竟然把自己的婚姻問題一耽誤就是很多年。既如此,最終成為他妻子的武漢本地人圓圓的出現,對早已為兒子的婚事操碎了心的劉玉成夫婦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福音。由於宜都和武漢相隔太遠,兩親家連同婚禮在內,也一共只是見了兩次面。沒想到,就在婚禮上第二次見面的時候,這位心胸不夠寬闊的劉玉成卻心裡頭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莫名其妙地生出了一定要和居住在大城市裡的親家比一比的念頭。從根本上說,劉玉成如此看似莫名其妙的精神情結,其實還是自卑心理在作祟的緣故。既然如此,他一個扳回面子的計畫就是,一定要想方設法把武漢那邊的親家請到宜都來過一次年。
就這樣,一方面是由於劉玉成實在意欲通過對自家三層樓房的炫耀而扳回面子,另一方面也由於親家吳爸爸絲毫都沒有推脫的積極配合,兩家人合併在一起度過2020年春節的計畫,也就被提上了正式議事日程。但其實,被劉玉成用來加以炫耀的資本,也即那套聽上去特別了不起的面積多達七八百平方米的三層樓房,其來歷帶有突出的“誤打誤撞”性質。儘管在劉玉成自己的感覺中,“幸虧當年沒有跟風給她(指劉玉成的妻子秀枝)辦‘農轉非’,老老實實當他的‘半邊戶’。想想看,農轉非三萬多(20世紀80年代),如今的地皮費三十八九萬,就因為他一個正確的決定,竟然全都省了,一分錢都不用出!”但事實的真相卻是,並非劉玉成有非同尋常的先見之明,能夠預見到未來的社會發展趨勢,而是當時的他,根本就沒有能力替自己的妻子“農轉非”,沒想到到頭來隨著時世出人意料的遷移,劉玉成的如此一種不作為,竟然“歪打正著”地成為了帶有突出先見之明色彩的“正確”抉擇。一個已經退休在家的普通市民,如此這般地因自己當年的無能而沾沾自喜到不知廉恥的地步,其虛榮和淺薄也就昭然若揭了。

作品鑑賞

姚鄂梅將長篇小說創作視為考驗布局、色調、意境的整幅繡品,長篇小說創作是嘔心瀝血迷人的過程。長篇小說《十四天》也是一部關注布局、色調、意境的作品,姚鄂梅在該作中努力開創一切,揭露一切,毀滅一切。《十四天》的布局如同一幅緩緩展開的鄂西南小樓圖,在開篇將劉玉成的這棟藍白小樓作了介紹後,介紹劉家子夏、子建、子書三個孩子,再介紹圓圓的爸媽,尤其介紹劉玉成在子建婚禮上落敗後扳回一局的心理,請圓圓爸媽一家來宜都過年的邀請。在精心準備皆大歡喜的迎接和入住後,在猝不及防的武漢疫情爆發中,導致了藍白小樓十四天的自我隔離,在順時序的十四天隔離狀況的展示中,卻展開了倫理親情表面下的衝突與矛盾、齟齬與爭鬥、逃離與堅守、失敗與掙扎,等等。作品在開創的劉、吳兩家新年家族聚會的溫馨歡樂開篇,對於人物心理心態一點一點地拓展挖掘,在揭露時代與社會在人物心理性格上的劃痕中,“毀滅一切”,“又讓你中意的在廢墟中萌芽,緩慢生長”。小說整體的色調從開篇家族聚會歡欣的暖色調,迅速變異為疫情隔離中的灰色調、疼痛與逃離中的冷色調,雖然小說尾聲中的慶祝隔離解除的雲聚會和大合影,是貌似歡愉的大團圓,但是十四天隔離導致倫理面紗的撕破,仍然難以消弭人情人性被蒙上塵霾的冷色調。
姚鄂梅在談到其小說創作時說:“我覺得我就是比較擅長寫這類壓抑沉痛的東西,我無法做到詼諧、輕鬆,即使偶有流露,也要趕緊糾偏,往輕鬆的那一頭加上一枚砝碼,壓下它高高翹起的尾巴。”長篇小說《十四天》呈現出姚鄂梅小說創作的風格特徵:壓抑沉痛。小說中的這些小人物都有各自的算計、野心和期盼,作家卻一點一點地將這些算計、野心和期盼撕碎,用隔離中的矛盾衝撞親情,用疼痛中的逃離袒露人性,作家就像盤踞在蒼穹,毫不憐惜地將家族倫理的白雲撕碎,作家就像兀立在沃野,毫不遲疑地將倫理親情的堤壩踩塌。劉玉成、秀枝夫婦的炫耀與扳回的計畫,吳爸爸的“過幾天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的嚮往,子書送姐夫去武漢的盤算,子建獲得博士學位出國訪學的計畫,圓圓學好外語跟隨丈夫出國的構想……都在疫情隔離中漸漸破滅,成為難以實現的幻想,使整部小說呈現出壓抑沉痛的風格。
2020年武漢疫情的爆發,成為影響中華民族的重大事件,最初以文學描寫呈現新冠疫情的是報告文學、詩歌、散文。從文學創作角度看,小說是需要作家進行生活沉澱和深入思考後的創作。《十四天》較早以長篇小說的方式反映武漢疫情爆發後的社會現狀,尤其生動地寫出抗疫隔離期間人們的心理心態、矛盾衝突,再現了疫情對中國傳統倫理社會差序結構的衝擊,作品不僅具有社會學、歷史學意義,而且蘊含著文化學、倫理學的價值。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2年4月,該小說入選遼寧文學館2022年度“春天好書”書單。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十四天》
2022年2月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9787530221839

作者簡介

姚鄂梅,女,湖北宜都人,現居上海。中短篇小說多次入選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收穫文學排行榜,曾獲《人民文學》等刊物作品獎、湖北省屈原文學獎、汪曾祺文學獎,部分作品收入《家庭生活》《基因的秘密》《一辣解千愁》《紅顏》《老鷹》《兩棵花椒樹》《摘豆記》等小說集,著有《貼地飛行》等九部長篇小說、《傾斜的天空》等兩部兒童文學作品。有作品被譯成英、俄、德、日、韓等國文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