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喻

十喻,即以十種譬喻說明一切法不實的空觀道理。原出《摩訶般若經》初品:“解了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虛空、如響、如犍闥婆城、如夢、如影、如鏡中緣、如化。”據《大智度論》卷六釋:“幻”指“幻、幻師作種事”,相當於“魔術”所作。“焰”即“炎”,亦稱“野馬”,“以日光風動塵故,曠野中見如野馬”,往往被誤認為水。“水中月”,誑騙小兒,見以為真。“虛空”,此指空無所有,故曰“有名而無實”。“響”,指聲響,特指語言,此論以“響”為“聲觸”,是“風”欺誑耳根的產物。所謂“犍闥婆城”,指海市蜃樓:“日初出時,見城門樓,宮殿,行人出入,日出高轉滅。”關於“夢”,列有五種:其中因“身中不調”而生者三種:“若熱氣多,則多夢見火,見黃見赤”;“若冷氣多,則多見水見白”;“若風氣多,則多見飛見黑”。此外,因“所聞見事則多思惟念”入夢;因“天(神)與夢,令知未來事”。此“五種夢皆無實事而妄見”。關於“影”,從其“但可見而不可捉”,說明“見聞覺知,實不可得”。以“鏡中像”作喻,指其非所作、能作之物,但“非無因緣”,說明“因緣”法是“假”而“無自性”,“從因緣生不自在”。所謂“化”,即“變化”,包括藥物致幻、魔術表演和禪定之神通變化等,“皆無有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