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味導赤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宗金鑒》卷五十四。主治熱淋,小便不通,淋瀝澀痛。
基本介紹
- 名稱:十味導赤湯
- 出處:《醫宗金鑒》卷五十四
- 組成:生地、山梔子、木通、瞿麥、滑石、淡竹葉、茵陳蒿、黃芩、甘草、豬苓
- 主治:熱淋,小便不通,淋瀝澀痛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附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十味導赤藥最靈,生地山梔合木通;瞿麥滑石淡竹葉,茵陳黃芩草豬苓。
組成
生地、山梔子、木通、瞿麥、滑石、淡竹葉、茵陳蒿、黃芩、甘草(生)、豬苓各6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主治
熱淋,小便不通,淋瀝澀痛。
方義
豬苓藥性沉降,善通利水道,人腎、膀胱經,配生地黃、滑石、木通等,治熱淋,小便不通。
附註
本方由《小兒藥證直訣》導赤散再加清利之品而成,其清熱利水通淋之力尤強,故所治之症亦重。全方以十味相合,故名以“十味導赤湯”。(《腎病實用方》)
附方
名稱:十味導赤湯
組成:生地9g,山梔子4.5g,木通、瞿麥、滑石、淡竹葉、茵陳蒿、黃芩、甘草(生)、豬苓各7.5g
用法:水煎服
主治:熱淋。膀胱蓄熱,小便不通,淋漓澀痛
出處:《醫宗金鑒》
功用:清熱導赤,利濕通淋
名稱:十味導赤湯
組成:生地10g,山梔6g,淡竹葉6g,黃芩6g,茵陳15g,瞿麥15g,滑石(包煎)12g,豬苓10g
用法:加水煎服
主治:濕熱下注證
出處:《中醫兒科處方手冊》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醫宗金鑒》:“膀胱蓄熱淋證成。十味導赤有奇功,小腹脹滿大便結,急服八正莫少停。熱淋者,膀胱蓄熱而成也。小便不通,淋漓澀痛,以十味導赤湯主之。若少腹脹滿,引臍作痛,大便秘結者,以八正散主之。十味導赤湯。生地、山梔子、木通、瞿麥、滑石、淡竹葉、茵陳蒿、黃芩、甘草、生豬苓。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