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必須(十個必須——冷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2015年4月29日,人民日報理論版刊發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冷溶文章《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哲學思考》,文章認為,只有從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這個根本上加以學習,堅持“十個必須“的哲學思維,我們才能對“四個全面”理解得更深透、落實得更有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個必須
必須堅持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把握現階段發展的新變化新特點。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從客觀世界的實際出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是我們面對的最大實際,要堅持這個判斷,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直接體現了這一要求,其他三個“全面”都是根據這一最大實際、為保證實現這一目標而提出的戰略舉措。同時應看到,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基本國情的內涵發生很大變化,要使主觀世界更好地符合客觀世界,就必須準確把握現階段發展的新變化新特點。這也是需要面對的客觀實際。“四個全面”是根據這兩個客觀實際提出來的,適應了我國發展的現實需要。明確“全面”“協調”的總要求,強調“建成”“深化”“依法”“從嚴”,提出經濟發展新常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都明顯帶有今天問題的特點和工作要求。今天問題的特點,決定了今天理論的特點。
必須正確認識物質與精神、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
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黨現階段提出和實施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之所以正確,就是因為它們都是以我國現時代的社會存在為基礎的。”“四個全面”正是根據這一基本原理提出來的。同時,在學習理解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時高度重視理論的指導作用。我們提出中國夢,就是要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強調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在全面依法治國中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注重思想建黨、堅定理想信念,都是強調重視這種反作用。
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敢於面對矛盾,及時化解矛盾。
“四個全面”就是針對現階段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它讓我們對問題的認識更清晰、對化解矛盾的主攻方向更明確。這充分反映了黨中央強烈的問題意識和不迴避矛盾、敢於擔當的精神。
必須堅持全局觀,同時把握重點,做到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四個全面”首先著眼全局,經過全面實踐和深入調查研究,所有情況都瞭然於胸,再從中抓住最關鍵最主要最急迫的問題加以解決。每個“全面”也是如此,注意處理好總體謀劃和“牽牛鼻子”的關係。如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各領域各方面的改革,重點是經濟體制改革,關鍵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四個全面”既覆蓋所有的矛盾和問題,又重點突出、切中要害,每一個問題都抓到了點子上。
必須堅持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反對形上學。
“四個全面”是對唯物辯證法的自覺運用,是面對錯綜複雜的矛盾和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作出的十分慎重的戰略思考和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它是系統工程,是有機聯繫的統一整體,由一個戰略目標和三大戰略舉措構成,強調四個方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強調每個“全面”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這一顯著特點,要求我們在貫徹落實過程中掌握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方法,注重調查研究,做到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必須堅持生產力標準,全面準確理解、正確運用生產力標準。
“四個全面”遵循生產力標準這一基本原理,強調把握我國現階段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緊緊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來部署各方面工作。同時,我們提出“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等一系列“兩手抓”。只有做到兩手抓、兩手都硬,生產力的發展才會順利。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重要經驗。“四個全面”與“兩手抓”的方針都強調這一點,都自覺遵循了社會基本矛盾的辯證關係原理。
必須不斷適應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變化來推動社會發展,著力解決發展起來後出現的新問題。
學習這一基本原理,就能夠充分理解習近平同志強調“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的道理。這就是說,要在社會基本矛盾問題上堅持發展的觀點,努力做到“不斷適應”。“四個全面”遵循這一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要求清醒認識和著力解決不斷產生的新的不適應問題。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起來,老的問題得到相當程度的解決,但新的矛盾和問題突出了,老百姓的關注點也不同了,到了著重解決發展起來後出現的新問題的時候了。今天講發展、講改革、講法治、講黨建,要求都與過去有很大不同。對此,我們要有充分認識。
必須注重全面性要求,不能單打一。在社會基本矛盾問題上,不但要“不斷適應”,還有一個“全面適應”的問題。
解決今天的矛盾和問題,只從單個領域、單個層次上著手是難以奏效的,必須強調全面性。習近平同志把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比作“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就是要說明,只有生產關係的調整和上層建築的完善共同進行、全面推進,才能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民眾觀和黨的民眾路線。
人民民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遵循這一基本原理,我們黨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把民眾路線作為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四個全面”的提出本身就反映了人民民眾的強烈願望,而每個“全面”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民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著眼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全面深化改革是為了調動人民民眾的積極性、讓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全面依法治國是為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基本權益,全面從嚴治黨是為了始終保持黨與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四個全面”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執政理念、思想感情和價值追求。因此,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民眾觀,堅持黨的民眾路線,緊緊依靠人民,從人民中汲取智慧、匯聚力量。
必須堅持認識與實踐相統一,積極推動理論創新。
我們黨高度重視理論工作,強調理論來源於實踐,必須同實踐相統一,由實踐來檢驗;強調理論自信,注重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強調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習近平同志要求“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對黨的理論創新提出了新的任務。“四個全面”是從實踐中得出的正確認識,是我們黨在實踐創新基礎上積極進行理論創新的產物,使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必然對實踐起到巨大的指導作用。現在,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因而在實踐中越來越心中有數、充滿自信。我們要沿著這樣的方向繼續前進,不斷形成新認識、開闢新境界、打開新局面。習近平同志指出:“落實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要求全黨同志以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不斷推進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繼續書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