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十五畝地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膠州市
- 地理位置:膠州市東北部
- 人口:580人(2005年)
村莊由來,經濟狀況,村莊建設,社會事業,地圖信息,
村莊由來
據十五畝地村《周氏家譜》記載: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有周姓人家從河南省汝南境內的八里莊遷徙,遷入膠州市李哥莊鎮周家村;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又遷到此地,擇“福壽之地”立村安居,命村名為“壽畝地村”;隨著人口增多,村莊不斷擴建,後以 “十五畝地”的大片土地作為村莊面積擴大的基礎,遂改村名為十五畝地村。
經濟狀況
20世紀50年代以來,通過興修水利,推廣農業機械,實行科學種田,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糧食產量不斷增長,各種經濟作物有較大發展,蔬菜、瓜果、油料作物產量增加,村民收入提高,生活逐步改善。十五畝地村在抓好農業的同時,1958年建起磚瓦廠,磚瓦廠經歷了20多年,年均創收5000餘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幹部帶領村民最佳化“農工商”相結合的措施,幾年後卓見成效。1981年,推行以大包乾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村民以前所未有的積極性投入到農業生產中。通過改良土壤結構,防治鹽鹼等途徑,建立了穩產高產田300餘畝;增加農業基礎設施後,全村土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600餘畝;1985年糧食產量比1980年翻一番。採取多項措施,推進農業經濟市場化和專業化,尤其重視發展經濟園地,擴大菜園種植規模,現有菜園200餘畝。平時經常向村民宣傳種植科學,幫助村民選購優良品種,種植的土豆、大蔥、大白菜以及瓜果等,產量連年增加,村民收入進一步提高。在搞好農業生產的基礎上,鼓勵村民發展運輸業、商業和加工業等,全村現有手工加工業20多家,綜合性商店10餘家;有播種機2台,聯合收割機5台,大中型拖拉機9台,手扶式拖拉機50多台;有汽車[貨車]7輛,三輪車60多輛,機車118輛。2004年,人均純收入4800餘元,比2000年人均收入增加1000多元。
村莊建設
1992年,在村西增修路段,將村東西大街與村西膠平公路連通;2000年春,投資6萬餘元,與大回村聯合建成村西的膠萊河橋。
社會事業
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推動著村莊走向富裕,走向文明。1980——2000年,投資10萬多元,與附近5村聯合成立雙韓國小,已成為現代化的一流學校。2003年,全村有私有轎車3輛,麵包車8輛;有家用電腦11台,電話機和手機共256部。2004年,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為98%以上。
地圖信息
地址:青島市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