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大報告(三、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十五大報告(三、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兩大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五大報告
  • 指導意義: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 原因: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
  • 歷史地位:非常重視理論指導的黨
三、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跨越世紀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用鄧小平理論來指導我們整個事業和各項工作。這是黨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
中國共產黨是非常重視理論指導的黨。中國人民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一新。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它的主要創立者是毛澤東,我們黨把它稱為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它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我們黨把它稱為鄧小平理論。這兩大理論成果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經過遵義會議和延安整風,黨的七大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總結建黨二十四年經驗作出的歷史性決策。現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別是十四大的基礎上,中央建議十五大在黨章中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這是我們黨經過近二十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實踐作出的歷史性決策。作出這個決策,表明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把鄧小平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新世紀的決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共識和心愿。
實踐證明,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在當代中國,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鄧小平理論之所以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因為:
第一,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實事求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髓,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一九七八年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篇講話,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衝破“兩個凡是”的禁錮,開闢新時期新道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是在國際國內政治風波嚴峻考驗的重大歷史關頭,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深刻回答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在走向新世紀的新形勢下,面對許多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的艱巨課題,鄧小平理論要求我們增強和提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堅定性和自覺性,一切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三個有利於”為根本判斷標準,不斷開拓我們事業的新局面。
第二,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新時期的思想解放,關鍵就是在這個問題上的思想解放。我國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前所經歷的曲折和失誤,改革開放以來在前進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歸根到底都在於對這個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撥亂反正,全面改革,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改革開放,從計畫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近二十年的歷史性轉變,就是逐漸搞清楚這個根本問題的進程。這個進程,還將在今後的實踐中繼續下去。
第三,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徵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開發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已開發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世界變化很大很快,特別是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進步深刻地改變了並將繼續改變當代經濟社會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國家的馬克思主義者都不能不認真對待。鄧小平理論正是根據這種形勢,確定我們黨的路線和國際戰略,要求我們用新的觀點來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強調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墨守成規只能導致落後甚至失敗。這是鄧小平理論鮮明的時代精神。
第四,總起來說,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它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並借鑑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它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又是需要從各方面進一步豐富發展的科學體系。
鄧小平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他把畢生心血都獻給了中國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他對黨、對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最大貢獻,他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就是鄧小平理論。這個理論,集中體現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著作以及黨和國家的重要文獻中。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根據。而實際生活總是在不停的變動中,這種變動的劇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來達到了前人難以想像的程度。因此,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對待馬克思主義,有個學風問題:究竟是從本本出發,還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和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毛澤東在延安整風時就強調:“應確立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的方針,廢除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現在提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提出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心內容是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就是發揚這個優良傳統。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同時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離開本國實際和時代發展來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同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發展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沒有出路。在當代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堅持鄧小平理論,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就是真正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旗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