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球炎

十二指腸球炎是指發生在十二指腸球部的非特異性感染性疾病,是一種常見的腸胃疾病。本病臨床症狀缺乏特徵性,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嘔血和黑便,與胃炎相似,以表淺型居多,炎症限於黏膜層。有時和十二指腸潰瘍不易區別。本病屬於消化系統疾病,病發時一般伴有慢性胃炎、肝硬化、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等等疾病。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常見病因:可能與感染、疾病及環境因素有關
  • 常見症狀: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嘔血和黑便等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感染:感染寄生蟲、結核、真菌等,幽門螺桿菌感染最常見。
2.疾病: 腦血管疾病及心肌梗死引起的出血性十二指腸球炎,門脈高壓、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十二指腸供血障礙等。
3.外界因素:刺激性食物,藥物如阿司匹林等,飲酒、放射線照射等均可引起本病。

臨床表現

1.症狀: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常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狀,如早飽、脹氣、反酸、噯氣、噁心、嘔吐等症狀。有時似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呈周期性、節律性上腹疼痛、飢餓痛。
2.體徵:有上腹部輕度壓痛,部分患者可有舌炎、貧血和消瘦等。
3.併發症 : 糜爛性十二指腸球炎並發上消化道出血,可有黑便或嘔血。

檢查

1.X線鋇餐檢查:本病無明確的X線特徵,輕者X線檢查可無陽性改變。一般呈現十二指腸球部激惹現象、痙攣、排空加速,黏膜皺壁增粗而不規則,但無龕影及固定畸形,故X線對本病的診斷陽性率不高。????
2.內鏡檢查:十二指腸球炎炎症多發於球部,內鏡下可見病變部位的黏膜粗糙、充血、水腫、糜爛、出血,或黏膜有顆粒感及結節狀增生,或黏膜皺壁肥厚粗大,或黏膜下有血管顯露。可因病變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表現。
3.黏膜活檢:顯示絨毛上皮變性、扁平、萎縮,固有膜內大量炎性細胞浸潤,淋巴樣增殖及胃上皮化生等。十二指腸球炎的診斷有賴於內鏡和組織病理學檢查。
4.實驗室檢查:
(1)胃液分析:胃酸或胃液量分泌正常或較高,部分病例的胃酸水平與十二指腸潰瘍相似。
(2)十二指腸液分析:十二指腸液可呈混濁,有黏液,鏡檢可見有較多的上皮細胞,胃酸低者可見較多的細菌。

治療

1.一般治療:應祛除各種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進食對胃黏膜有強刺激的飲食及藥品,戒菸忌酒。注意飲食衛生,防止暴飲暴食,少吃含澱粉高的食物如土豆、芋頭、紅薯等。
2.藥物治療:主要是根除幽門螺桿菌和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為主。H2受體拮抗劑、質子泵抑制劑、抑酸劑加兩種抗生素治療幽門螺桿菌。

預後

十二指腸球炎不容易癌變,只要日常生活中飲食規律,養成好的生活習慣,不暴飲暴食,不吃刺激性食物,預後一般較好,同時要堅持用藥,按照藥物服用的療程,定時服用。戒酒和避免刺激性飲料如咖啡、碳酸飲料等。

預防

1.十二指腸球炎患者平時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不要吃過涼和過硬的食物,吃容易消化的麵食。
3.少吃甜食和酸性食物。
4.飲食規律,少量多餐,戒菸戒酒,不喝濃茶、咖啡。
5.慎用藥物,特別是非甾體類抗炎藥,可刺激胃黏膜,容易引起疾病反覆發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