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農業旱災適應性評價模型與風險防範模式研究

《區域農業旱災適應性評價模型與風險防範模式研究》是依託北京師範大學,由王靜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區域農業旱災適應性評價模型與風險防範模式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 項目負責人:王靜愛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以中國三大典型農業類型(雨養農業、灌溉農業、水田農業)為承災體,構建區域農業旱災適應性概念模型、評價模型和風險防範模式,建設農業旱災適應性研究基礎資料庫,通過農戶調查、文獻調研和典型旱災案例分析,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區域農業旱災適應性診斷指標體系和評估模型。基於區域災害系統理論,構建旱災風險評價的三度模型,進行典型區農業旱災的分時、分區風險評價,研究不同旱災風險情景下的適應性對策選擇和適應模式,定量分析產業結構、土地利用結構、種植結構和農民收入結構調整等區域農業旱災適應性對策的實際效果。探討中國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旱災風險適應體系,研究區域農業旱災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和因險制宜的適應模式,建立區域農業旱災多目標下分區適應、分時適應、分級適應和分層適應的綜合適應與風險防範模式。

結題摘要

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旱災發生頻率、強度、空間格局呈現出較大不確定性,適應並有效防範旱災風險是保障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1)以中國三大典型農業類型(雨養農業、灌溉農業、水田農業)為研究對象,發展了區域農業旱災適應性理論體系,梳理適應性、恢復性、脆弱性與風險4者關係,明晰了災害適應性的內涵;構建災害適應性的“空間-時間-策略”三維體系,形成了運用地理學思想詮釋災害適應性的新成果;構建適應自然災害的研究內容與方法關係框架。(2)構建了區域農業旱災風險評價的“三度模型”,“孕災環境”在修正傳統風險評估方法中的作用凸顯;利用基於地形修正的“T-E-F”致災危險性模型、引入地形和土壤等孕災環境要素CROPWAT的“T-ER-V”旱災脆弱性評估模型,發展了三度風險評價模型;案例研究表明引入“孕災環境”因素後災害風險格局更為精細、與實際情況更相符。(3)構建雨養農業(內蒙古興和)旱災生產系統“適應性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和模型;構建灌溉農業(河北邢台)旱災“敏感因子-彈性因子”適應性評價指標體系和模型;構建水田農業(湖南鼎城)旱災“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適應性評價指標體系和模型;開展了3個典型區村級尺度種植結構和模式調整以適應旱災的效果分析。(4)對3個典型區不同風險情景下的適應對策進行了調查研究;探討並構建了風險情景與適應對策的定量關聯關係。(5)構建雨養農業(內蒙古興和)“自上而下”的綜合適應與風險防範模式,構建灌溉農業(河北邢台)“分區分級適應”的風險防範模式,構建水田農業(湖南鼎城)“分時適應+因時制宜”的風險防範模式,提出了3個典型區農戶尺度旱災適應與風險防範模式。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共發表研究論文27篇,其中SCI/SSCI期刊論文9篇,國際期刊3篇,中文核心期刊13篇,ISTP論文2篇;學位論文9篇(博士論文2篇、碩士論文7篇);撰寫專著1部。本項目豐富和完善了區域災害系統理論,為區域提升災害適應與綜合風險防範能力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持與實踐案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