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學原理(第二版)》是2016年格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壽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區域經濟學原理(第二版)
- 作者:郝壽義
-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 ISBN:978754322481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區域經濟學原理》一書提出了均質和非均質空間對立統一的觀點,併合理吸收了區域經濟學和經濟地理學等相關學科的優秀研究成果,它從區位到區域形成作為理論框架構建的核心,並努力使用規範的經濟學語言演繹了從區位到區域的路徑和內在機理。此外,本書還初步構建了具有時空結合特徵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型,特別是對區域經濟循環發展規律的研究使區域經濟發展理論得到了進一步深化。
同時本書還結合中國實際,對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提出了要素適宜度概念,試圖打破傳統區域經濟不平衡轉向平衡發展的研究範式,並以此為基礎提出了區域協調發展的思路。
圖書目錄
1 導論
2 均質與非均質空間分析
2.1 空間問題與經濟學
2.2 均質與非均質空間的含義
2.3 傳統空間分析路徑的特徵與局限
2.4 經濟空間——均質與非均質的對立統一
3 要素稟賦與經濟空間
3.1 斯密的要素稟賦觀
3.2 要素和要素稟賦
3.3 要素稟賦與空間分析
4 區位
4.1 區位與區位理論
4.2 基於要素稟賦的區位內涵和特徵
4.3 要素稟賦與區位變遷
4.4 區位差異與區位主體偏好
5 區位選擇與聚集經濟
5.1 區位選擇到聚集經濟的演繹分析是區域經濟學的重要微觀基礎
5.2 均質空間下從區位選擇到聚集經濟實現的路徑
5.3 聚集經濟的微觀機理——一個非均質空間下的區位選擇假說
6 聚集經濟、經濟功能區與經濟區域形成
6.1 經濟功能區
6.2 要素稟賦、聚集與經濟功能區
6.3 經濟區域形成
6.4 經濟功能區裂變與經濟區域空間結構演進
6.5 經濟區域特徵及其邊界
7 經濟區域形成理論的實證分析——以中國特殊經濟區為例
7.1 中國特殊經濟區的內涵
7.2 中國經濟特區的演進過程
7.3 中國特殊經濟區形成與演變的理論分析
8 區域經濟發展
8.1 區域經濟發展的內涵與本質
8.2 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與動力機制
8.3 區域經濟發展模型
8.4 區域經濟發展的循環規律
9 區域經濟不平衡與協調發展
9.1 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的概念、特徵與衡量
9.2 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的內在動因
9.3 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理論的窘境與思考
9.4 要素適宜度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10 要素適宜度與主體功能區
10.1 主體功能區
10.2 要素適宜度與主體功能區演進機制
10.3 要素適宜度與主體功能區協調測度
11 區域主體與空間經濟自組織——基於廠商和居民的分析
11.1 區域主體及其特徵
11.2 區位主體與區域主體
11.3 區域主體經濟活動的自組織——基於廠商和居民的分析
11.4 空間經濟自組織誘致的區域經濟一體化
12 區域主體與空間經濟自組織——基於地方政府的分析
12.1 福利型地方政府與空間經濟自組織
12.2 經濟人地方政府與空間經濟自組織
12.3 雙目標地方政府與空間經濟自組織
13 區域經濟政策
13.1 區域經濟政策概述
13.2 區域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與分類
13.3 區域經濟政策效應與評價
13.4 中國的區域經濟政策
14 區域協調組織與區域治理
14.1 區域經濟政策與區域經濟組織
14.2 區域治理
14.3 區域治理系統要件
14.4 區域治理的運行分析
14.5 已開發國家區域治理的制度框架
15 中國的區域治理分析
15.1 中國區域經濟合作實踐
15.2 中國區域治理的特色和模式
15.3 中國區域治理存在問題及原因
15.4 完善中國區域治理模式的思考
作者簡介
郝壽義,擔任南開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南開大學中國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國家建設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專業評估委員會委員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