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空氣品質監測網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區域空氣品質監測網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本書是在部結凝練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珠江三角洲區域大氣複合污染的立體監測網路”課題(編號:2006AA06A308)自主研發關鍵技術和示範實踐,以及充分借鑑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經驗的基礎上編著而成,是一本全面介紹區域空氣品質監測網路設計思想、關鍵技術和實現途徑的參考書。全書共分十七章,第一章至第三章總結和提煉了構建區域空氣品質監測網路系統的需求、建設目標和設計思路;第四章至第七章介紹監測網路中各類功能站點的具體設計與實現;第八章介紹立體監測技術的配置與集;第九章至第十一章闡述區域空氣品質監測網路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QA/QC)實驗室的設計與配置;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主要介紹監測數據的採集、傳輸、存儲與管理技術;第十四章至第十六章分別對網路化質量管理及系統平台的設計與最佳化配置進行了總結;第十七章從實踐的角度,分別介紹了2010年廣州亞運會和2011年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期間區域空氣品質監測網路系統的套用情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區域空氣品質監測網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 外文名:Regional ai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 書 號:978-7-5359-5664-4
  • 開 本:16
  • 頁 數:284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預覽,

基本信息

書 名:區域空氣品質監測網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作 者:鐘流舉,向運榮,區宇波 等
字 數:430千字
出版日:2012-4-30

內容簡介

全書內容豐富,系統性強,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指導性,適合大氣環境科學、環境監測、環境管理等領域的技術人員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預覽

第一章 背景與現狀
第一節 背景
一、 珠江三角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概況
二、 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品質狀況與變化趨勢
三、 區域空氣污染特徵
四、 珠江三角洲城市間大氣污染相互影響
五、 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二節 國內外現狀
一、 國外現狀
二、 國內現狀
第二章 需求與目標
第一節 國家及地方需求
第二節 科學目標
第三節 建設目標
第三章 總體設計
第一節 總體思路
第二節 建設重點
第四章 城市與路邊監測網路的設計與配置
第一節 需求分析
第二節 目標與技術途徑
第三節 子站綜合布局
一、 採樣點的設定
二、 子站的布局要求
第四節 監測參數與儀器設備配置
一、 監測參數的確定
二、 儀器設備配置
三、 儀器設備的升級改造
四、 城市站試點監測
第五章 區域與農村監測網路的設計與配置
第一節 需求
第二節 目標
第三節 網路最佳化技術
一、 最佳化布點原則
二、 網路最佳化基本程式
三、 監測網路點位數量的確定
四、 最佳化方法評價
第四節 站點設定、管理與綜合布局
第五節 儀器設備配置
第六節 監測網路運行控制
第六章 背景空氣監測站的設計與配置
第一節 建設需求
第二節 建設目標
第三節 技術途徑
第四節 點位最佳化選擇
一、 背景站點位選址原則及方法
二、 廣東南嶺背景空氣監測站點位確定範例
第五節 子站綜合布局
一、 站房功能設計和要求
二、 廣東南嶺背景空氣監測站站房總體結構設計與建設
第六節 儀器設備配置
第七章 大氣超級監測站的設計、技術配置與集成
第一節 需求
第二節 目標
第三節 科學依據
一、 選址的基本原則
二、 建站的基本原則
三、 儀器配置的基本原則
第四節 大氣超級監測站選址
一、 基於科學機理判斷
二、 地勢與土地利用狀況適宜
三、 模型驗證
四、 觀測結果驗證
五、 輔助站點設定
第五節 設計布局
一、 樓層功能分布
二、 觀測實驗室設計與布局
第六節 儀器配置與集成
一、 大氣超級監測站儀器配置
二、 採樣總管集成
三、 大氣超級監測站儀器與數據管理集成
第八章 立體監測技術的配置與集成
第一節 需求
第二節 目標
第三節 科學依據
第四節 技術途徑
第五節 儀器與技術配置
第六節 集成套用
第九章 系統支持實驗室的設計與配置
第一節 建設需求
第二節 建設目標
第三節 科學依據
第四節 技術途徑
第五節 實驗室布局設計
一、 儀器維修與校準實驗室
二、 備機備品備件室
三、 十萬分之一天平室
第六節 技術配置
第十章 質保實驗室的設計與配置
第一節 需求
第二節 目標
第三節 科學依據
第四節 關鍵技術
一、 質保實驗室溯源機制的建立
二、 質保實驗室自動化的實現
第五節 實驗室布局設計
第六節 技術配置
第十一章 臭氧基準實驗室的設計與配置
第一節 需求
第二節 目標
第三節 科學依據
第四節 關鍵技術
一、 臭氧量值傳遞與溯源體系
二、 臭氧量值傳遞方法
三、 臭氧標準傳遞的自動化技術
第五節 實驗室布局設計
一、 臭氧基準實驗室環境要求
二、 臭氧基準實驗室布局設計
第六節 儀器配置
第十二章 數據管理與可視化展示
第一節 需求
第二節 目標
第三節 科學依據
第四節 技術途徑
第五節 數據管理機制
一、 數據分類管理
二、 數據採集、傳輸與存儲
三、 數據審核機制
四、 數據共享與使用
五、 數據發布
第六節 技術配置與集成
一、 數據採集與傳輸軟、硬體配置
二、 資料庫系統開發與配置
三、 可視化數據管理平台集成
第十三章 網路通信與數據標識
第一節 需求
第二節 目標
第三節 科學依據
第四節 技術途徑
一、 各種時段監測數據通訊編碼
二、 診斷信息與風玫瑰圖數據編碼
三、 子站QA/QC任務實驗報告通訊編碼
四、 子站可執行QA/QC任務列表編碼
五、 QA/QC任務反控指令編碼
六、 通訊編碼報送
七、 反控指令編碼下達
第五節 網路通訊技術的選擇
第六節 監測數據標識
一、 通用標識符號集
二、 自定義標識符號
第十四章 質量管理框架與關鍵支撐技術
第一節 需求
第二節 目標
第三節 科學依據
第四節 質量管理框架設計
第五節 共性關鍵支撐技術
一、 通用智慧型接口技術
二、 同路等效採樣總管技術
三、 站房運行條件線上監控技術
四、 校準系統流量線上控制技術
五、 遠程線上校準及控制技術
六、 自動化質量保證技術
七、 數據傳輸與審核技術
第六節 質量管理體系檔案
一、 質量管理體系檔案概況
二、 主要體系檔案的編制
三、 體系檔案的管理
第十五章 系統軟體平台設計與集成
第一節 需求
第二節 目標
第三節 科學依據
第四節 技術途徑
第五節 系統平台設計
一、 監測網路系統物理結構與數據流分析
二、 監測網路系統軟體平台總體設計
三、 監控中心軟體平台設計
四、 子站監控系統
第十六章 系統硬體平台最佳化配置
第一節 需求
第二節 目標
第三節 科學依據
第四節 技術途徑
第五節 硬體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一、 網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二、 高性能集群計算系統
三、 虛擬化套用服務系統
第六節 硬體系統總體集成
第十七章 系統套用案例
第一節 亞運會空氣品質保障
第二節 大運會空氣品質保障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