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性門靜脈高壓

區域性門靜脈高壓又稱胰源性門靜脈高壓、胃脾區門靜脈高壓,是指因脾靜脈栓塞或阻塞造成血管受壓或血栓形成,引起脾靜脈回流受阻,導致門靜脈系脾胃區局部高壓狀態。可分為胰源性、腹膜後源性和脾源性三類,70%~83%是由胰腺疾病引起。

基本介紹

  • 別稱:胰源性門靜脈高壓、胃脾區門靜脈高壓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常見病因:常因急性和慢性胰腺炎導致
  • 常見症狀:腹痛、脾大、上消化道出血等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常見於急性和慢性胰腺炎。其次為胰腺體尾部的良性或惡性腫瘤,如胰腺假性囊腫、體尾部胰腺癌等。少數見於胰管結石、後腹膜腫瘤、胃癌、胃潰瘍慢性穿孔、結腸癌、左腎膿腫等。

臨床表現

1.腹痛
常表現為反覆上腹部疼痛。多為胰腺炎、胰腺腫瘤等原發病的表現。
2.脾大、脾功能亢進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脾大,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進。
3.上消化道出血
內鏡檢查可發現食管靜脈重度曲張,為門靜脈-奇靜脈分流所致。
4.貧血
部分患者就診時可有中到重度貧血及相關症狀。
5.肝病體徵
多無明顯肝大,黃疸、腹水較少見,無皮膚色素沉著、蜘蛛痣等慢性肝病體徵。

檢查

1.血常規
紅細胞計數減少,貧血多呈正細胞正色素性,少數呈正細胞低色素性。
2.影像學檢查
超聲、CT及磁共振成像(MRI)可發現胰腺病變或腹膜後占位,脾呈不同程度腫大,脾門周圍及胃短靜脈、胃網膜靜脈擴張、迂曲,而門靜脈主幹及其分支無擴張。
3.肝功能檢查
肝功能指標多正常或輕度異常。
4.內鏡檢查
發現有孤立性的胃底靜脈曲張,少數見食管下段靜脈曲張。
5.肝穿刺活檢
可見肝小葉及匯管區結構正常,無肝瀰漫性再生結節。

診斷

1.本病診斷需結合臨床表現及影像學、內鏡等檢查綜合分析,須排除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性門靜脈高壓。
2.對有脾大伴脾功能亢進而肝功能正常者,首先考慮本病。
3.胃鏡檢查發現孤立性胃底靜脈曲張,同時合併有胰腺疾病或腹膜後占位性病變時可明確診斷本病。

治療

1.原發病治療
原發病的治療一般採取手術治療,解除對脾靜脈的壓迫。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腫患者往往胰周粘連嚴重,可施行胰腺體尾部分切除術及囊腫內引流術。胰腺或腹膜後占位應爭取根治性切除。
2.區域性門靜脈高壓治療
(1)對明顯脾功能亢進者,在處理原發病灶的同時應行脾切除術,對食管-胃底靜脈重度曲張、有出血史的患者應加行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對年老體弱、不能耐受手術者,可考慮介入治療,以減少脾靜脈血流,降低胃脾區門靜脈壓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脾功能亢進症狀。
(2)若脾功能亢進症狀較輕,胃鏡顯示孤立性胃底靜脈輕度曲張者,僅需治療原發病灶,保留脾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