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主要農業生物質能生態經濟總量與補償機制研究

區域主要農業生物質能生態經濟總量與補償機制研究

《區域主要農業生物質能生態經濟總量與補償機制研究》是2020年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區域主要農業生物質能生態經濟總量與補償機制研究
  • 作者:劉貞
  • 出版社: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5044575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從長期來看,隨著化石能源的日漸枯竭,我國仍存在嚴峻的能源安全問題。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不僅能夠緩解能源危機,而且能夠有效解決由化石能源消費所引起的環境問題。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農作物秸稈具有低成本、易獲取等特點,已經成為發展生物燃料的主要原料之一。與此同時,合理的秸稈還田能夠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增強土壤有機質含量。由此可見,農作物秸稈具有非常可觀的能源效益和環境效益。 為有效評估我國可能源化秸稈資源的技術經濟生態總量,從防止水土流失、增強土壤有機質和農作物長期產量角度,提出了土壤生態小保留量的概念;並採用文獻調研和情景設計法,設計了求兆雅拔三種土壤生態小保留量情景。在此基礎上,結合未來農作物單產、播種面積、種植結構和秸稈用途,計算出可利用秸稈資源的生態總量和各區域秸稈資源密度。然後,通過文獻調研法,對秸稈能源化項目的經濟參數進行設計,結合區域秸稈資源店捉章密度,對不同秸稈能源化項目在不同區域的經濟收集半徑和技術經濟收集量。最後,比較秸稈能源化項目理論秸稈量和技術經濟收集量,整理出不同秸稈能源化項目最終可利用秸稈資源的技術經濟生態總量。

作者簡介

劉貞,男,博士,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博士後,加州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中國博弈論與實驗經濟拔元兆背學學會副理事長,經濟管理與人類行為跨學科實驗基地主任,重慶理工大學低碳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重慶區域低碳經濟與可持續發展中心副主任。

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術路線
2 文獻綜述
2.1 可能源化秸稈總量評價
2.1.1 秸稈理論量和可獲量評價
2.1.2 可能源化秸稈經濟總量評價
2.2 秸稈生態還田
2.2.1 國外研究現狀
2.2.2 國滲戲斷內研究現狀
2.3 農業生物質能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2.3.1 生態補償的概念
2.3.2 生態補償機制
2.3.3 生態補償標準
2.4 農業生物質能多主體建模仿真
2.5 異質性研究
2.6 研究現狀述評
3 區域可能源化秸稈技術經濟生態總量評價模型
3.1 區域可能源化秸稈生態潛力
3.2 區域可能源化秸稈資源密度
3.3 區域秸稈最經濟收集半徑
3.4 區域可能源化秸稈技術經濟生態總量評價
3.5 本章小結
4 農業生物質能生態補償機制燥蜜仿真平台構建
4.1 仿真平台架構
4.1.1 平台框架
4.1.2 仿真流程
4.1.3 環境變數
4.2 仿真主體決策模型
4.2.1 農民決策模型
4.2.2 秸稈交易量及農民總收益模型
4.2.3 秸稈原料定價模型
4.2.4 政府補貼模型
4.3 本章小結
5 模型相關主要計算參數及發設您她展情景設計
5.1 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設計
5.1.1 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的概念
5.1.2 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的計算
5.2 區域農作物播種面積設計
5.2.1 我國農作物播種面積預測
5.2.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作物播種面積預測
5.3 區域主要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設計
5.3.1 區域主要農作物種植比例設計
5.3.2 區域主要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設計
5.4 主要農作物草谷比及秸稈用途設計
5.5 秸稈能源化項目設計
5.6 發展情景設計
5.7 本章小結
6 區域主要農作物可能源化秸稈生態潛力
6.1 區域可能源化秸稈
6.2 區域可能源化秸稈生態資源構成
6.3 區域可能源化秸稈生態資源密度
6.4 本章小結
7 區域主要農作物可能源化秸稈技術經濟生態總量
7.1 不同秸稈能源化項目秸稈理論需求量
7.1.1 低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
7.1.2 中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
7.1.3 高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
7.2 不同秸稈能源化項目最經濟收集半徑
7.2.1 低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
7.2.2 中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
7.2.3 高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
7.3 可能源化秸稈技術經濟生態總量
7.3.1 低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
7.3.2 中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
7.3.3 高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
7.4 本章小結
8 農業生物質能直堡歡元接補償機制設計研究
8.1 農業生物質能直接補償可開發量情景設計
8.1.1 農民行為異質性研究
8.1.2 模型初始參數設定
8.1.3 情景設計
8.2 不考慮農民行為異質性下農業生物質能直接補償可開發量研究
8.2.1 情景Ⅰ仿真分析
8.2.2 情景Ⅱ仿真分析〗
8.3 考慮農民行為異質性下農業生物質能直接補償可開發量研究
8.3.1 情景Ⅲ仿真分析
8.3.2 情景Ⅳ仿真分析
8.4 本章小結
9 農業生物質能間接補償機制設計研究
9.1 農業生物質能間接補償機制設計
9.1.1 農業生物質能間接補償機制概述
9.1.2 仿真情景設計
9.2 間接補償機制下的多主體仿真模型
9.2.1 農民決策模型
9.2.2 生物質原料中間收購商決策模型
9.2.3 生物質發電廠決策模型
9.2.4 政府決策模型
9.3 農業生物質能間接補償可開發量研究
9.3.1 模型初始參數設定
9.3.2 情景Ⅰ仿真分析
9.3.3 情景Ⅱ仿真分析
9.3.4 情景Ⅲ仿真分析
9.4 本章小結
10 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4.2 仿真主體決策模型
4.2.1 農民決策模型
4.2.2 秸稈交易量及農民總收益模型
4.2.3 秸稈原料定價模型
4.2.4 政府補貼模型
4.3 本章小結
5 模型相關主要計算參數及發展情景設計
5.1 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設計
5.1.1 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的概念
5.1.2 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的計算
5.2 區域農作物播種面積設計
5.2.1 我國農作物播種面積預測
5.2.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作物播種面積預測
5.3 區域主要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設計
5.3.1 區域主要農作物種植比例設計
5.3.2 區域主要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設計
5.4 主要農作物草谷比及秸稈用途設計
5.5 秸稈能源化項目設計
5.6 發展情景設計
5.7 本章小結
6 區域主要農作物可能源化秸稈生態潛力
6.1 區域可能源化秸稈
6.2 區域可能源化秸稈生態資源構成
6.3 區域可能源化秸稈生態資源密度
6.4 本章小結
7 區域主要農作物可能源化秸稈技術經濟生態總量
7.1 不同秸稈能源化項目秸稈理論需求量
7.1.1 低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
7.1.2 中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
7.1.3 高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
7.2 不同秸稈能源化項目最經濟收集半徑
7.2.1 低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
7.2.2 中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
7.2.3 高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
7.3 可能源化秸稈技術經濟生態總量
7.3.1 低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
7.3.2 中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
7.3.3 高土壤生態最小保留量
7.4 本章小結
8 農業生物質能直接補償機制設計研究
8.1 農業生物質能直接補償可開發量情景設計
8.1.1 農民行為異質性研究
8.1.2 模型初始參數設定
8.1.3 情景設計
8.2 不考慮農民行為異質性下農業生物質能直接補償可開發量研究
8.2.1 情景Ⅰ仿真分析
8.2.2 情景Ⅱ仿真分析〗
8.3 考慮農民行為異質性下農業生物質能直接補償可開發量研究
8.3.1 情景Ⅲ仿真分析
8.3.2 情景Ⅳ仿真分析
8.4 本章小結
9 農業生物質能間接補償機制設計研究
9.1 農業生物質能間接補償機制設計
9.1.1 農業生物質能間接補償機制概述
9.1.2 仿真情景設計
9.2 間接補償機制下的多主體仿真模型
9.2.1 農民決策模型
9.2.2 生物質原料中間收購商決策模型
9.2.3 生物質發電廠決策模型
9.2.4 政府決策模型
9.3 農業生物質能間接補償可開發量研究
9.3.1 模型初始參數設定
9.3.2 情景Ⅰ仿真分析
9.3.3 情景Ⅱ仿真分析
9.3.4 情景Ⅲ仿真分析
9.4 本章小結
10 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