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安禮,字和甫,尹京時,有匿名文書告一富家有逆謀者。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數日果有旨根治。和甫搜驗富家無實跡,因詢其曾有冤家否。答曰:“數日前有鬻狀人馬生嘗有所貸,弗與,頗積怨言。”和甫乃密以他事綰③馬生至,對款,取謗書字校之,略無少異,因而訊鞫④其事。果馬生所作,罪之。(明·孫能傳《益智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匿名謗書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益智編》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孫能傳
作品原文,譯文,注釋,
作品原文
宋王安禮,字和甫,尹京1時,有匿名文書告一富家有逆謀者。都城皆恐2,和甫不以然3,不數4日果有旨根治。和甫搜驗富家無實跡5,因6詢其曾有冤家否。答曰:“數日前有鬻狀人7馬生嘗8有所貸9,弗10與11,頗積12怨言。”和甫乃13密14以15他16事綰17馬生至,對款18,取謗19書字校20之,略21無少異22,因而訊鞫23其事。果馬生所作,罪24之。
譯文
宋朝的王安禮,字和甫,在開封府擔任府尹的時候,有一個人寫匿名書信,告發一個富裕的人家家裡有謀反叛逆的人,整個京都的人都擔心,唯獨和甫不放在心上,果然沒有幾天有聖旨下來要求徹查此事。和甫掃查了這戶富裕的人家,沒有找到確實的證據,因此詢問他有沒有冤家結仇。(富家)回答說:前幾日有個叫馬生的訟師向我借錢,我沒有借,他就說了很多不滿的話。和甫於是就私下裡用其他由拘捕馬生,核對字跡,取來誹謗的文書與他的字跡對證,幾乎沒有區別。因此審問他關於誹謗之事。果然是馬生所做 , 於是治了他的罪。
判他有罪。
注釋
- 尹京:任開封府府尹。宋以開封為京都,故稱尹京。
- 恐:恐慌。
- 不以然:即不以為然。然:是,對。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 數:幾。
- 實跡:真實的跡象。
- 因:因此。
- 鬻狀人:訟師,古代專門替人寫狀子告狀的人。鬻,賣。
- 嘗:曾經。
- 貸:借(錢)。
- 弗:沒有。
- 與:給予,(借)給。
- 積:累積,有。
- 乃:於是,就。
- 密:偷偷地,私下。
- 以:用。
- 他:其他的。
- 綰:拘系。
- 款:文中指馬生的字跡樣式。
- 謗:誹謗。
- 校:對比。
- 略:一點兒,分毫。
- 異:區別。
- 鞫:審訊,審問。
- 罪:降罪,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