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現象是社會心理學中關於人們喜結連理的研究中發現的一個現象,即人們一般與跟自己具有同等吸引力的人結成伴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匹配現象
- 外文名:matching phenomenon
- 學科:社會心理學
研究表明,人們一般與跟自己具有同等I引力的人結成伴侶。研究表明,夫妻、約會對象,甚至志趣相投者之間的吸引力都表現出了高度的一致性( Feingold,1988)。人們選擇朋友,尤其在選擇終身伴侶的時候,通常傾向於選擇那些不僅在智力上,而且在外表吸勾方面都能與自己匹配的人。
很多實驗都證實了這種匹配現象( matching phenomenon)的存在。在知道對方可以自由地同意或拒絕的情況下,選擇與誰接近時,人們通常會接近那些在吸引力方面與自已大致匹配(或者對方的吸引力高出自己不多)的人( Berschcid & others' 1971; Huston, 1973; Stoebe & others',1971)。正如格雷戈里-懷特(White,1980)在美國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行的有關約會的研究結果:外表上的匹配將有利於良好關係的發展和維持。九個月後,那些外表吸引力最為相似的人們,更有可能墜入情網。
那么,哪些人群在吸引力上最匹配呢——是已婚的伴侶,還是約會的對象呢?跟其他研究者一樣,懷特發現:已婚的伴侶之間更匹配。也許你會想,有很多夫妻的吸引力並不匹配,但他們卻很幸福。在這種情況下,吸引力較差的一方常常具有其他方面的品質,可以對自己的外表進行補償。每一方都把自己的品質拿到社會市場中,對各自品質的價值進行了合理的匹配。徵婚廣告充分展示了這種品質交(Cicerello&Sheehan,1995;Koestner&Wheeler, 1988;Rajecki&others,1991)。男性通常強調自己昀財富或地位,並且希望尋求年輕和有吸引力的女性;女性則相反,例如一則廣告這樣寫道: “一位有吸引力、聰明的女子,26歲,身材苗條,欲覓熱情而有穩定工作的職業男士。”那些在廣告中強調自己收入和學歷的男性,以及強調自己的年輕和美貌的女性,通常能得到更多的反饋( Baize&& llroeder,1995)。這種晶質匹配的現象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年輕貌美的姑娘通常會嫁給一個社會地位較高的年長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