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匱田》是元代詩人王禎創作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匱田
- 作者:王禎
- 創作年代:元代
《匱田》是元代詩人王禎創作的作品。
《匱田》是元代詩人王禎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江邊有田以匱稱,四起封圍皆力成。有時捲地風濤生,外御沖盪如嚴城。大至連頃或百畝,內少塍埂殊寬平。牛犁展用易為力,不妨陸耕與水耕。長彈一引徹兩際,秧壟依約無斜橫。旁置瀽穴供吐約,水...
匱絀,讀音為kuì chù,漢語詞語,意思是缺乏,不足。解釋 缺乏,不足。出處 《明史·宋纁傳》:“太倉之儲,寧紅腐不可匱絀,一旦不繼,何所措手?”清·田蘭芳《明河南參政石□袁公(袁可立子袁樞)墓志銘》:“播盪之餘,遺老跧伏,吾家物力方形匱絀。”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
空匱,漢語詞語,拼音是kōng kuì,意思是窮乏;財用不足。出自《新語·至德》。解釋 窮乏;財用不足。出處 漢·陸賈《新語·至德》:“上困於用,下飢於食……倉廩空匱,外人知之,於是為宋、陳、衛所伐。”《宋書·武帝紀中》:“此州積弊,事故相仍,民疲田蕪,杼軸空匱。”《新唐書·狄仁傑傳》:...
不匱,讀音是bù kuì。意思是不竭;不缺乏。解釋 不竭;不缺乏。出處 《詩·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毛 傳:“匱,竭。”鄭玄 箋:“孝子之行非有竭極之時。”《國語·魯語上》:“民求不匱於財,而神求優裕於享者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旁通而無滯,日用而不...
告匱,讀音為gào kuì,漢語詞語,意思是宣告匱乏。訴說用度缺乏。解釋 1.宣告匱乏。2.訴說用度缺乏。出處 《明史·王杲傳》:“時國儲告匱,諸邊請增餉無虛月,四方多水旱,給事中李文進請議廣儲蓄。”清·田蘭芳《明河南參政袁公墓志銘》:“無何,豫餉告匱,巡撫越公其傑趣公(袁可立子袁樞),入請。
212鬻(yù)者兼贏,求者不匱:鬻,賣;兼贏,加倍盈利。213裨(bì)販:小販。214鬻良雜苦,蚩眩(chī xuàn)邊鄙:鬻良雜苦,指商人用次品冒充好貨的行為;蚩眩,欺瞞。215何必昏於作勞?邪贏優而足恃(shì):昏於作勞,辛勤勞作;邪贏,欺詐的手段。216許史:許廣漢、史高,皆外戚貴族。指商人...
此藉田所得物產用於“圖匱於豐,防儉於逸”,乃”固堯湯之用心,而存救之要術也。”同時,此事又可以資“廟桃有事,祝宗諏日,籃簋普淖”,”縮鬯蕭茅”,即可以救饑荒,祭祀祖宗,祀天地,此意義重大。次又引古人言說明藉田禮關係到“以孝治天下”,安民固本的國政方針,因此,盛讚“此一役也,而二美...
心地放寬,身死恩垂是指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後的惠澤要流得久,使人有 不匱之思。原文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後的惠澤要流得久,使人有 不匱之思。譯文 一個人待人處事的心胸要寬厚,使你身邊的人不會有不平的牢騷;死後留給子孫與世人的恩澤要流得長遠,才會使...
13.引匱吭:形容鳴聲圓潤。14.黃庭:道經名。此指《黃庭經法帖》。15.柳花:柳絮。16.寒食:節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說清明前兩天),古時是日禁火寒食。17.鑽新火:鑽木取火。此指清明節取新火。18.爇(ruò):點燃。19.金屋舊題:指皇宮藏書中的舊籍。20.乙子:圖書分類名稱。《舊唐書·經籍志》“四...
土少人眾,民非其民,可匱竭也。是故土地人民必相稱也”(《潛夫論·實邊》)。這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的人口適度增長思想。反對思想 春秋時期 在古代中國,每當社會經濟由盛轉衰,一國人口相對於生產條件而過剩時,便往往出現反對人口增長過多過快、實質上主張控制人口規模的思想。道家代表作《老子》里所提出的“...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宴安自逸,歲暮奚冀!擔石不儲,饑寒交至。顧爾儔列,能不懷愧!其六 孔耽道德,樊須是鄙。董樂琴書,田園不履。若能超然,投跡高軌,敢不斂衽,敬贊德美。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勸農:勉勵人們依據季節,重視及時耕作。這是漢代之來地方官員的職責。西漢司馬遷《史記·文帝紀》:“其...
“周制有之曰:‘列樹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國有郊牧,疆有寓望,藪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災也,其餘無非谷土,民無懸耜,野無奧草。不奪民時,不蔑民功。有優無匱,有逸無罷。國有班事,縣有序民。’今陳國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間,功成而不收,民罷於逸樂,是棄先王之法制也。“周之《...
抱其無用之書,負其不羈之氣,挾其空匱之身,入所厭薄之世,則在家而窮,在邦而窮。凡汝之足以窮吾者,吾不能悉數也,而舉其大略焉。”窮鬼曰:“先生以是為餘罪乎?是則然矣。然余之罪顧有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沒也。吾之所在而萬態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棄余也。然是區區者,何足以輕重先生?而...
”唐呂才(約公元600~650) 制刻漏是在漏壺上方加幾個補償壺,燕肅(1030)定刻漏採用溢流法,多餘的水由平水壺(下匱)通過竹注筒流入減水盎。燕肅創製的漏壺叫蓮花漏,北宋時曾風行各地。《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後漢文》中桓譚(卒於公元56年)的文章里說刻漏度數因乾、濕、冷、暖而異,在白天...
(此據自投匱自上倉言,若包征包糧者,則與此異。)今若訪問農民,亦自州縣詢之,夫何叢脞之有?其工商則多屯聚都會,而數亦減於農,司與府問之足矣,必不如頭會箕斂之碎也。今夫土膏肥瘠川渠清濁所在不同,故田賦必不能量以一概。往者,赫德為清政府謀,令田一畝賦二百制錢。此由外人素未習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