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兌心理理論

匯兌心理理論是因為通貨膨脹,各國貨幣不斷貶值而產生的匯率理論

基本介紹

簡介,詳情,

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各國發行的紙幣劇增,造成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各國貨幣不斷貶值。與此相對應的是外匯市場上匯率劇烈波動,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新的匯率理論。除了購買力平價理論之外,同一時期的主流匯率理論還有匯兌心理理論。

詳情

匯兌心理理論主要是從人們的心理因素出發來解釋外匯市場上匯率運動的無序現象。該理論認為,外匯匯率取決於外匯的供求,而產生外匯需求的原因則是由於它可以用來購買外國的商品或勞務。由於每個人對外國商品或者勞務的需求程度不同,所以每個人對外幣的主觀評價不同。但在外匯市場上,因受每個人的主觀評價的影響而變動的外匯供求,會自動地趨於平衡。在這個均衡點上供求雙方所接受的價格即是匯率。它是外匯供求雙方對外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表現。匯兌心理理論進一步地將人們的主觀評價的決定因素分為質與量兩個方面:質的因素包括外幣的購買力、政治穩定性、資本外逃、投機狀況等;量的因素包括國際借貸國際資本移動的數量。可見,匯兌心理理論將國際借貸購買力平價都包含在人們的主觀心理因素中了。
匯兌心理理論偏重於個人的主觀判斷,認為匯率的變動決定於投資者的心理因素,即人們的主觀評價。忽視了匯率決定的基礎因素,將人的心理主觀評價作為匯率決定和變動根本原因。其他的客觀因素如國際借貸、貨幣供求等要通過心理預期因素才能對匯率產生影響。這是和購買力平價截然不同的分析思路,和技術分析基本假設的原理倒是很相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