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文貞

匡文貞,明洪武年間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府崑山縣,後遷居江西吉安府吉水縣。為人仁慈,有經世濟民之才,為諸生(秀才)時,即卓有賢聲。曾任禮部侍郎。

基本介紹

  • 本名:匡文貞
  • 所處時代:明洪武年間
  • 出生地:江蘇省蘇州府崑山縣
  • 主要成就:曾任禮部侍郎
人物生平,主要貢獻,親屬成員,

人物生平

明洪武年間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府崑山縣,後遷居江西吉安府吉水縣。
永樂二年(1404年)以歲貢薦拔任四川羅江縣知縣。剛到任,即遇上全縣大旱,禾苗枯萎,哀鴻遍野。公下車伊始,開倉賑災,還從外地進糧平糶給災民;他明析審斷。獄訟多所平反,赦免無罪輕罪之人,全活甚眾。他組織民眾興建書院,大興水利,興建棧道,民眾安居樂業,口碑載道。任滿離去,百姓攀轅遮畄,泣訴相送,一時巷衢擠得水泄不通。羅江縣百姓感念他的功德,去後為他建生祠,四時祀奉。
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匡文貞升任禮部精膳司郎中,因政績突出,旋升禮部侍郎。

主要貢獻

他勤政務實,官績彰彰,指不勝屈,累獲嘉獎。他為官清廉,蒞任數十載,官囊蕭然,名垂鄉賢。

親屬成員

他先後娶妻有三:陶夫人、鄧夫人、蒯夫人;生子有四:以通、以道、永華、永堂,均出類拔萃,事業有成。以道以“平安(安福,即今臨澧縣)石(石門)邊寇有功”,擢升大明協政;以通為大明總兵,官居二品;永華為庠生(秀才),永堂為拔貢生,授石邑通判。文貞致仕隨子出征湖廣澧州安福、石門。戰事平息,以通、以道卜居今臨澧縣龍沉堰匡家拐,以道後遷居四川;永華、永堂擇居石門南鄉八都陶家坪(今石門官渡橋匡家坪),匡文貞亦隨居且病逝於此,葬青玄山老虎堡下,有碑紀之。其子孫蕃昌,人文蔚起,出仕博學者,代不乏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