匙葉小檗(學名:Berberis vernae Schneid)是小檗科,小檗屬為落葉灌木,高0.5-1.5米。具粗壯單生莖刺。葉紙質,倒披針形或匙狀倒披針形,長1-5厘米,葉緣平展,全緣,偶具1-3刺齒;葉柄長2-6毫米。穗狀總狀花序具15-35朵花;苞片披針形;花黃色;小苞片披針形,常紅色;萼片2輪,外萼片卵形,內萼片倒卵形;花瓣倒卵狀橢圓形,全緣。漿果長圓形,淡紅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於中國甘肅、青海、四川。生長於海拔2200-3850米的河灘地或山坡灌叢中。
根皮和根可作黃色染料。也可入藥。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0.5-1.5米。老枝暗灰色,細弱,具條棱,無毛,散生黑色疣點,幼枝常帶紫紅色;莖刺粗壯,單生,淡黃色,長1-3厘米。葉紙質,倒披針形或匙狀倒披針形,長1-5厘米,寬0.3-1厘米,先端圓鈍,基部漸狹,上面亮暗綠色,中脈扁平,側脈微顯,背面淡綠色,中脈和側脈微隆起,兩面網脈顯著,無毛,不被白粉,也無乳突,葉緣平展,全緣,偶具1-3刺齒;葉柄長2-6毫米,無毛。穗狀總狀花序具15-35朵花,長2-4厘米,包括總梗長5-10毫米,無毛;花梗長1.5-4毫米,無毛;苞片披針形,短於花梗,長約1.3毫米;花黃色;小苞片披針形,長約1毫米,常紅色;萼片2輪,外萼片卵形,長約1.5-2.1毫米,寬約1毫米,先端急尖,內萼片倒卵形,長2.5-3毫米,寬1.5-2毫米;花瓣倒卵狀橢圓形,長1.8-2毫米,寬約1.2毫米,先端近急尖,全緣,基部部縮略呈爪,具2枚分離腺體;雄蕊長約1.5毫米,藥隔先端不延伸,平截;胚珠1-2枚,近無柄。漿果長圓形,淡紅色,長4-5毫米,頂端不具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一般生長在海拔2200-3850米的河灘地或山坡灌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甘肅、青海、四川。
主要價值
根皮和根可作黃色染料。也可入藥。
【藏藥】吉尕爾:花果、枝桿皮治消化不良,腹瀉,眼痛,關節痛,淋病,遺精,白帶等症《青藏藥鑒》。
吉爾哇:皮用於消化不良,腹痛,腹瀉,淋濁,遺精,白帶,陳舊熱病,“黃水”病,眼疾,全身疼痛,關節痛;莖幹、枝燒灰治鼻疽;花治腹瀉,血症;鮮花汁滴耳、眼治中耳炎,眼疾;果實用於腹痛,消化不良,腹脹,痢疾《藏本草》。
傑唯哇興:皮用於疫癘,陳熱病,黃水病;花治各種出血症《中國藏藥》。
【維藥】孜拉克:根功用同B. sibirica《民族藥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