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樂妙香造石思惟像

北齊樂妙香造石思惟像

樂妙香造石思惟像,北齊天保二年(551年),高60cm。
思惟菩薩圓形頭光,頭戴三葉冠,寶繒自耳部下垂至肩,眉目清秀,表情溫和。與東魏以前的造像相比,此尊造像的面龐已從長方形向圓形過渡,裙底邊由方折變為弧線,更多地使用了陰線雙勾,衣紋刻畫漸趨簡化,給人以淳樸自然之感。造像的基座為素麵,依然存留東魏元象、興和時期的遺風。基座背面刻發願文:“天保二年四月廿五日,盧奴縣人樂妙香敬造白玉像一區(軀),上為皇帝陛下、乳(渤)海大王,後為亡夫、亡者男女並及己身、現在眷屬,伏為二途地獄,離苦得樂,願法界眾生,一時作佛。”
“乳海大王”應是“渤海大王”之誤寫。據《北齊書·卷一》記載,北魏普泰二年,高歡“廢節閔及中興主而立孝武。孝武既即位,授神武(即高歡。其子稱齊帝後,追尊他為神武帝。--筆者注)大丞相、天柱大將軍、太師、世襲定州刺史,增封並前十五萬戶。”後又封為渤海王。自東魏始,權利的中心已從元魏移至高氏家族,皇帝成為傀儡,人們心目中只有大丞相、渤海王。民國初年定州所出東魏武定元年高歸彥造像的銘文中便有為大丞相、渤海王祈福等內容。天保二年是北齊建立的第二年,為高歡造像更是名正言順,這一作法不僅出現在王室皇族中,在平民百姓中亦然,此頗能反映出高氏在定州之影響力。稱高歡為渤海大王而不稱其為神武皇帝應是東魏時期習慣稱呼的延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