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石窟

北魏石窟

羊頭山石窟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石窟佛龕就地以石雕鑿,凹凸起伏,奇異紛呈,形象逼真。北齊、隋又唐屢有建造,工程浩大,歷經百餘年。山上大小石窟據記載原有40餘處,現有發掘清整出九處。一九八六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魏石窟
  • 地理位置:河南 鞏義
  • 氣候類型:溫暖帶大陸性氣候
  • 開放時間:冬季8:00-17:00  夏季8:00-18:00
  • 景點級別: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30元起
一號石窟,二號石窟簡介,三號石窟簡介,四號石窟簡介,五號石窟簡介,六號石窟簡介,七號石窟簡介,八號石窟簡介,九號石窟簡介,

一號石窟

規模較小,窟內雕有一佛二第子二菩薩二天王。佛的蓮座有兩個供養人屈膝而跪,仰首恭敬;菩薩的手鐲、耳環都清晰可見,兩側的天王身披鎧甲,手持兵器,腳踏鬼魅,為典型的唐代風格。

二號石窟簡介

二號窟沒有主窟,表面總計大小佛龕22處。佛和菩薩得到體態都比較豐腴,菩薩還出現提胯扭臂的現象,佛的蓮座下有比較豐富的卷草紋,並有侏儒獸承重力士狀托起蓮座。從大體風格來看應為隋唐之物。

三號石窟簡介

三號窟門外兩側雕的是菩薩造像,面部表情風化比較嚴重,但仍能看出菩薩的髮型是高髻,衣飾飄帶流暢自然。這個石窟是一石開兩窟,兩個窟門也有所不同。正面的是風鳥門,是兩隻展翅的鳳凰,周邊雕有花草;窟石東側的窟門是兩條小龍。整個窟石表面共有大小龕30餘處。從整體上看是北魏時期的。

四號石窟簡介

四號窟規模比較小,最具有特色的是門外的二力士造像,都腳踏瑞獸,威武異常,給肅穆莊嚴的佛教聖地增添了幾分生機。石窟東側的菩薩雕像面部表情仍十分清晰,慈愛和善,耳環,手鐲也很明顯。

五號石窟簡介

五號窟是羊頭山石窟中最大的一組窟、龕造像,特點一石開三窟,較大的一門,門外兩側雕有二力士,仰首相向,形態生動,腳踏瑞獸。石窟石門上有為它遮風擋雨的石頭。窟內原有多次題記,現大多數已難以辨認,只有正壁右下方的題記仍清晰可見。年號是大魏正始二年,公元505年,東側窟進深淺,調的是釋伽多寶的二佛,“秀骨清像”,臂大過膝,四肢細長,典型的北魏風格。

六號石窟簡介

六號窟沒有主窟,均為大壁龕,南面一龕較大,龕楣外,正中為一坐佛,兩側是列弟子跪像,佛的衣服也與其他處不同,襟也裝飾為回字紋,頸上結帶形同十字,光頭呈花狀,火焰紋背光周圍有縱飛天紋飾,獨具特色。

七號石窟簡介

七號窟也叫千佛洞。洞內沒有主尊佛,遍雕小佛有1680尊,因而得名千佛洞。窟門外兩側是高浮雕力士像,各腳踏臥師,造型瀟灑,栩栩如生。洞內四壁遍布小佛像共約1680餘個。千佛洞是由兩塊巨石並在一起組成的,我們不得不驚嘆古人的智慧和精湛的手藝。

八號石窟簡介

八號窟建在羊頭山頂。石窟的頂、南、東三部分區不存在,據說是被抗戰時期的日本飛機轟炸過。旁邊還有狀若羊頭的巨石,相傳因長子和高平兩地人爭論羊頭的朝向問題而被毀。

九號石窟簡介

九號窟當地百姓叫它“油簍洞”,窟內四壁共雕小佛龕百餘個,每行間均刻有供養人題名,四角攢尖頂,頂中間雕飾一直徑40厘料的蓮花。現已傾倒。是什麼原因傾倒的,連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也不曾知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