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王言制度》是花木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興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魏王言制度
- 作者:王興振
- 出版時間:2017年9月
- 出版社:花木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9789864851843
- 裝幀:精裝
- 叢書: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王言制度是文書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古時代文書行政研究的題中之義。自秦始皇建皇帝號,改“命”曰“制”、“令”曰“詔”,經西漢的發展完善後,王言形成制書、詔書、策書(冊書)、戒敕四種較為規整的御用文書體制(文體),歷漢魏而不移。北魏的王言之制承繼魏晉,其文體亦與之同。作為皇帝御用文書,制書、詔書、冊書、敕書四者具有書式、行用場合、行政機能之差異。以行政機能而言,制書、詔書與敕書皆可在官僚系統中流通並發揮政令效力,如頒行法令、處理政務,而冊書則與前三者存在較大差異,最直接的體現有兩點:其一,冊書作為禮儀性皇帝文書,不需要官僚署位;其二,冊書的生成必須以冊命制書或冊命詔書為前提。據書式而言,制書行用“制詔御史”(西漢)、“制詔三公”(東漢魏晉),詔書行用“制詔某官某”式,冊書行用“皇帝咨某官某”式等。北魏制書的書式,管窺所及,見於史載的制書(詔書)式既有“制詔”式亦有“門下”式,這是南北朝時期王言生成與出納程式發生變革之後的政治現象。除了以上四種文書體之外,還存在一種文書——璽書。璽書雖然屬於詔書體的分支,因具有獨立的公文書式與行用方式,所以本文將其列為一類文書體,並進行討論。
制書、詔書等四種王言,既然是北魏皇帝的命令文書,則必以皇帝的名義發出,但皇帝並不一定要親自草擬,故而皇帝設立草詔機構,以協助完成王言製作。拓跋珪建魏之初已經效法魏晉制度,設立中書省“綰司王言”。太武帝至獻文帝時內侍省成為王言草擬、出納的主要機構,中書省雖有草詔權,卻主要體現在“職典文詞”。職是之故,在北魏皇帝親擬詔書之外出現複合式草詔機構。孝文帝前期,馮太后臨朝時開始恢復中書省的部分草詔權,但並未跳脫出前朝構造。至孝文帝廢內侍省,中書省的草詔權才回歸到到兩晉時的軌道上。即便中書省恢復了制度內的草詔權,卻非穩定不移,在孝明帝時期,具有內侍性質的門下省一度侵奪中書草詔權,形成草詔、出納合二為一的政治現象。確切而言,自胡太后返政後門下省參與到草詔環節,至高澄任中書監而將草詔權扳回中書省,這一段時期的草詔權基本處於游移狀態。這或許與皇帝權力的式微不無關聯。作為皇帝的秘書機構,無論中書省還是內侍省,抑或一度掌草詔的門下省,其草詔權來源一則在政治運作層面受制於皇帝,或隨皇帝意志而調整,二則在政治機理層面受制於拓跋氏的內侍傳統。
草詔權是王言生成地核心,其所指與歸屬,決定了王言地生成機制與操作原理。除了皇帝是當然地草詔者外,在北魏地制度設定中,中書省是法定草詔機構,並受旨草詔、構成王言生成機制地一種。中書省草詔是王言生成地重要渠道,卻非唯一渠道,因為王言地生成機制並不只有草詔行為這一種,還包括由上行文書轉化為王言地生成機制。根據北魏王言地生成機制與程式,本文將皇帝親擬詔書(或制書)、中書省(或內侍機構)草擬詔書(或制書)這兩種方式生成地皇帝文書目為“第一品王言”;將官僚機構奏書、臣僚表疏啟(上行文書)所引發地皇帝詔答——“詔曰(云云)”、“詔可(制可)”目為“第二品王言”。《魏書》所載皇帝文書在皇帝親詔、中書草詔方面並無明確劃分,所以對第一品王言地考察主要基於兩點原則:一,史料明確稱“親詔”或皇帝草詔者,劃為第一品王言地第一種;二,史料明確稱某某官草詔者,劃為第一品王言地第二種。若不滿足二者,如見於史載地“制曰:云云”或“詔曰:云云”,是歸入第一品王言亦或第二品王言地範疇,尚無判定標準,只能依據內容與語境作出判斷。第三章所探討地草詔者與草詔機構,是第一品王言生成機制地運作媒介。由皇帝批答奏書或表疏啟而產生詔書或制書地程式,構成第二品王言地生成模式,這一模式有兩套系統:一,官僚機構(尚書省)上奏書,皇帝詔答“可”(或“詔曰:云云”),奏書署位與皇帝詔答是王言由生成、執行到調整、再執行地兩個關鍵環節,二者支撐著第二品王言生成到出納地程式;二,臣僚上表疏啟,皇帝詔答。在第二品王言生成地模式中,兩套系統雖然相互獨立,但絕非完全隔絕,二者溝通地關節點在皇帝,確切地說是引導文書流通地詔。當皇帝下詔“付外詳議”,將臣僚地表疏啟轉入官僚機構中時,第一個系統地王言生成程式便被啟動。無論是第一品王言還是第二品王言,最頂端地裁決者皆是皇帝,皇帝之下還有一套輔助草詔或答詔地秘書機構(中書省、門下省),所以即便是在第二品王言生成程式中,草詔機構也會參與其中。在王言生成系統中,無論是作為命令文書地制書或詔書,還是作為草詔者地皇帝或中書省(內侍省),皆構成王言制度地不同面向,並在同一政治行為中發揮相應地功能,共同將皇帝、皇帝——臣僚兩種意志轉換為國家意志或國家政策、制度。
作為皇帝權力的象徵,王言既是制度革創的載體,亦是政治決策的最重要方式,經皇帝下達的命令文書,第一須遵循王言之體的書式、用語,第二須遵循王言的生成與出納機制,二者構成王言制度的雙重面向。包括北魏在內的魏晉南北朝的王言,在參與制度革創與決策過程中,必然具有這兩個面向。在這兩個面向中,王言既是改革制度、完成國家決策的媒介,亦是反向考察北魏及南北朝政治史的一扇窗。
作者簡介
王興振,自稱“文齋”,安徽碭山人,復旦大學史地所博士,興趣廣泛,文史兼通,詩詞俱佳。學術興趣長期集中在魏晉南北朝政治史、出土墓誌與北朝史等領域,現致力於北朝政區地理研究。代表作有《徒河考》、《墓誌的史相》等。
圖書目錄
目錄
序章 1
第一節 王言研究的學術史回顧 1
一 北魏及南北朝王言之制問題 1
二 王言草擬、出納機構研究回顧 3
三 漢代王言研究述評 9
四 學術史小結 12
第一章 王言之體與制式 16
第一節 策書(冊書)體制 17
一 兩漢魏晉的策書形態簡述 18
二 北魏策書的基本類型 20
三 冊書書式 26
四 冊書的生成 27
五 冊書的宣行儀式 29
第二節 制書體制 30
一 制書的檢討 31
二 制書書式 35
三 制書使用的場合與行政功能 37
第三節 詔書體制 41
一 詔書的檢討 41
二 詔書的書式 45
三 詔書的施用對象——域內之臣與藩國之臣 48
第四節 敕書體制 53
一 敕書的檢討 53
二 “詔”與“敕”的關係——論“詔敕”與“別敕” 55
三 敕書式問題 58
四 敕書使用的場合與類別 61
第五節 璽書體制 62
一 璽書的檢討 63
二 璽書書式 65
三 璽書的適用場合與功能 66
第六節 本章結論 67
第二章 從“制詔”到“門下”:魏晉南北朝王言生成機制的變革 69
第一節 “制詔”式演變為“門下”式的過程與政治意義 69
一 “制詔”式與王言生成機制的變革 69
二、“門下”式的產生與政治內涵 75
第二節 北魏的“制詔”式與“門下”式 81
第三節 結論 87
第三章 王言生成機構考述 88
第一節 北魏前期中樞構造與王言生成機制 88
一 北魏早期的中樞與王言生成、出納形態 88
二 中樞系統之“異相”與王言機制的關係(上)——論內侍省在王言生成與運作中的地位與機能 91
三 中樞系統之“異相”與王言機制的關係(下)——論中書省、門下省在王言生成與運作中的機能 96
第二節 北魏後期中樞系統的重構與王言生成運作之關係 101
一 北魏後期中書職權的回歸與王言生成方式的演變 102
二 北魏後期門下制度:門下省的內朝化與“喉舌之任”的制度化 114
第三節 本章結論 122
第四章 王言生成機制探析 124
第一節 第一品王言的生成:皇帝意志的文書化 124
一 手詔:皇帝意志的自主表達 124
二 “中書”草詔——兼論“皇帝——臣”模式的效能 128
第二節 第二品王言的生成(上):奏行文書與詔答式 137
一 奏書與答詔:兼論“皇帝——臣”模式中臣僚意志向皇帝意志的轉化 137
二 答詔的另一種形態:“奏可” 150
第三節 第二品王言的生成(中):臣僚上書(表疏啟)與詔答 152
一 表與王言生成 153
二 啟與王言生成 156
三 疏與王言生成 159
第四節 第二品王言的生成(下):“議”的政務運作與王言生成 161
一 “議”的啟動及與王言生成的關係 162
二 王言生成環節中的“參議”與奏行文書之機能 174
第五節 本章結論 176
第五章 結語 177
附文:孝文帝門閥政策的設計與制定——以姓族詔書為中心 179
徵引文獻 193
致謝 198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