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宣武帝景陵

北魏宣武帝景陵

景陵是北魏宣武帝的陵寢,是建國以來經國家批准科學發掘的第二座皇帝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宣武帝為北魏第八代皇帝,名元恪,孝文帝第二子,繼承了其父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公元515年亡於洛陽,葬景陵。

北魏宣武帝景陵是中國為數不多主動發掘的帝陵,是中國挖掘開放時代最早的帝王陵,也是極少數對公眾開放地宮的帝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魏宣武帝景陵
  • 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墓主:元恪
  • 位置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
  • 類別陵墓
  • 開放時間:1992年
  • 地址:洛陽市老城區機場路45號 
歷史沿革,墓穴結構,景陵地宮,

歷史沿革

1991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和洛陽古墓博物館共同對北魏宣武帝景陵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墓內出土青瓷器、陶器、石器等文物50餘件,1992年4月對外開放。後搬遷復原北魏清河王元懌、江陽王元義墓,形成北魏帝王陵墓展區。景陵封土呈圓形,直徑110米,現高24米。地宮由墓道、前甬道、後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組成,全長56米。元懌墓復原於景陵東南側,該墓甬道東西兩壁有彩繪守門武士壁畫;元義墓復原於景陵西南側,墓室頂部繪有300餘顆星辰,銀河縱橫南北,是研究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珍貴資料。
北魏宣武帝景陵
邙山頂上的北魏宣武帝景陵,是一座坐北面南的磚砌單室墓,由墓道、前甬道、後甬道、墓室四部分組成,平面略呈甲字形,全長54.8米(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洛陽漢魏城隊:《北魏宣武帝景陵發掘報告》,《考古》1994年第9期)。被推測為北齊文宣帝高洋武寧陵的磁縣灣漳壁畫墓,地下部分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組成,總長52米,平面也呈甲字形,墓室為弧方形磚砌單室(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磁縣灣漳北朝壁畫墓》,科學出版社2003年)。
2015年6月5日起正式封閉施工。
2016年12月,北魏宣武帝景陵完成保護工程,重新對市民遊客開放。

墓穴結構

北魏宣武帝景陵直徑110米,現高24米,地宮置於封丘之下,由墓道、前甬道、後甬道和墓室等四部分構成,全長56米餘。它於1991年被發掘時採用沿墓道發掘的方式,完整保護了墓室地宮,墓道壁前段為土坯,後段為磚,墓室內石棺所在處為一座大穹頂空間,青磚逐層砌築。
北魏宣武帝景陵
“景陵”墓室地宮

景陵地宮

這座巨大的土丘在清代曾被認為是漢沖帝的懷陵,建國後多方考證為北魏宣武帝景陵。1961年為洛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4年籌建洛陽古墓博物館時,因選址在此陵旁,對此陵的保護提上日程。1990年曾進行考古勘察,發現土丘頂有盜洞且回填不實,有雨水滲漏的情況。為保護及博物館擴展需要,經國家文物局批准,1991年6月正式開始進行發掘,有資料說這是建國後第二座主動發掘的帝陵,也是年代最早的一座。發掘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沒有採用“大揭頂”的方式,而是沿墓道發掘,完整保護了墓室地宮。1992年4月修復完畢並對公眾開放。宣武帝景陵地宮的的墓道很長,墓道壁前段是土坯,後段是磚,相對明清皇陵地宮的石料而言,非常簡陋,但更幽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