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行(劉基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北風行》是明代文學家劉基創作的一首樂府詩。此詩前兩句寫城牆上士兵受苦寒來保衛祖國的情景,與其不怕犧牲的精神面貌;後兩句則描寫邊將們享樂狂歡濫飲的場景。此詩通過對比揭露了邊將的特權與腐朽,表達了作者辛辣的諷刺與深沉的感慨。全詩無雕飾、做作,信口而成,流暢自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北風行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樂府詩
  • 作者:劉基
  • 作品出處:《明詩三百首》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介紹,

作品原文

北風行1
城外蕭蕭北風起,城上健兒吹落耳2
將軍玉帳貂鼠衣3,手持酒杯看雪飛。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行:古代歌曲的一種體裁,統稱“歌行體”。
  2. 健兒:指士兵。這句形容天氣極度寒令,北風怒號,把守城士兵的耳朵都快要吹下來了。
  3. 玉帳:軍帳,征戰時主將的帳幕。貂鼠衣:用貂鼠皮縫製的貴重衣裳。

白話譯文

城外蕭蕭颳起了寒冷的的北風,城樓上守城的將士被寒風吹得連耳朵都要掉了一樣。
將軍在帳篷裡面身披貂鼠大衣,手持酒杯憂愁的看著帳外的飛雪。

創作背景

劉基在年輕時即嚮往成為一個有經世之才的政治家,且在元末就曾參與實際政治、軍事活動,有維護封建統治的欲望,但因元朝統治者的腐敗,不能採納他的政見,甚至受到壓制和排斥,曾被羈管於紹興,當然使他大失所望,深感不滿。終於由哀時憤世,進而以鋒利的筆觸,對現實進行揭露和諷刺。這首新題樂府詩《北風行》,即為揭示元末官兵苦樂懸殊的矛盾而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分兩層,押兩個韻部。第一層押仄韻,以沉重的筆觸寫戍邊健兒在城上受苦寒的情景,但詩人沒有立即將筆觸集中到健兒身上,而是從環境、氣候入手:“城外蕭蕭北風起。”“城外”二字展現出一個開闊而又無險可憑的地帶,帶出一片陰涼的氛圍。城外的北風,捲地而起,大雪紛飛,氣溫驟然下降。此處以“蕭蕭”形容風聲,不僅寫出了風之大、風之猛烈,而且渲染了蕭條之象、肅殺之氣,與“風蕭蕭兮易水寒”之“蕭蕭”頗相似。這是從遠處落墨,從城外寫起,接著由遠及近,由城外寫到城上,故第二句便是“城上健兒吹落耳”。凡是稍有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在北風中站立或行進,兩耳受襲擊最大,也最覺寒冷。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中說的“風聲如刀面如割”,也是形容邊塞風大的。所謂“吹落耳”,雖系誇張之詞,但寫出了風之大,氣候之寒冷,城上健兒戍守之艱苦,能給人以真實感。在如此苦寒的境況下,城上健兒,還在手持戈矛,密切注視著敵人的動態,保衛著祖國的一寸山河一寸土。他們歲歲炎炎赤日下,夜夜狂風冰雪中,生活十分艱苦。然而正是這個十分艱苦的生活,又把他們磨鍊的極其堅強而驍勇,稱為健兒,當之無愧。這裡邊飽含著詩人對他們的同情與崇敬。
上一層寫城上健兒頂北風、斗嚴寒,為保衛祖國,不怕犧牲的精神面貌;下一層轉押平韻,揭露了邊將的特權與腐朽:“將軍玉帳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飛。”這有如下幾層意思:第一、躲在玉帳內,而不思及城上健兒戍守之艱苦;第二身穿貂鼠衣,溫暖又闊綽。第三、手持酒杯,狂歡濫飲,終日昏昏醉夢間;第四、“看雪飛”,賞雪景,表現出文人之風,雅士的閒情逸趣。城上健兒屹立在北風中、大雪下,處於高度的戒備狀態,而將軍卻在玉帳中,或狂歡濫飲,終日昏昏;或“看雪飛”,賞雪景,悠然閒適,與戍守氣氛十分不協調,與將軍身份不相稱。尤其是“看雪飛”三字,語調瀟灑,氣氛輕鬆,帶有風流自賞的意味,但是如果深入一層,與“玉帳貂鼠衣”聯繫起來,與“手持酒杯”聯繫起來,再與“城上健兒吹落耳”加以對照,就會發現:就在這瀟灑的語調、輕鬆的氣氛中,含蘊著詩人許多辛辣的諷刺與深沉的感慨。
這首詩的好處,在於不雕飾,不做作,信口而成,又很流暢自然。詩人要說的話,要抒的情,通過對比淋漓盡致地傾吐了出來。因而深入人心,歷久不忘。

名家點評

文學與社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喬力:在高適《燕歌行》劉克莊《軍中樂》辛棄疾《美芹十論·屯田第六》等唐宋人的詩文里,早已尖銳揭示出軍隊官兵之間苦樂懸殊的不合理現象,劉基此詩立意自是承前人來,但對比更為強烈,形象更加生動集中。(《詩歌卷(五)——遼、金、元、明》)

作者介紹

劉基(1311—1375),明初大臣、文學家、詩人。字伯溫。處州青田(今浙江青田縣)人。幼穎悟,過日成誦,博通經史,廣涉百家。元文宗至順四年(1333)進士。官至總官府判。不久,棄官避居青田山中。朱元璋起事後,陳時務十八策。籌劃用兵次第,參與機要。朱元璋稱帝,任為御史令。洪武三年(1370),授開國翊運守正文臣、弘文館學士、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工詩文,詩歌古樸雄放,沉鬱頓挫,自成一家。清人沈德潛《明詩綜》評日:“元季詩都尚辭華,文成獨標高格,時欲追逐杜韓,故超然獨勝,允為一代之冠。”有《誠意伯集》。《明史》卷182有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