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韻禪樂
2013-04-02 |作者: 劉振山 孫澤恆 本網記者王會|來源: 中國農業新聞網|
本網訊3月31日上午,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後屯村“小高禪樂社”迎來了由中央音樂學院袁靜芳教授帶領的採風團隊,這也是該團隊第二次來到後屯村收集整理北韻禪樂古曲素材。記者也在廊坊市非遺保護網負責人王曉燕陪同下採訪了小高禪樂社社長高建中。
高建中告訴我們,北韻禪樂歷史悠久,內容廣泛,分為打擊樂部分、演奏部分和禪唱部分。為了保持古曲的原生態,會讀懂工尺譜是關鍵,據記載,唐代使用燕樂半字譜,至宋代發展為俗字譜,到明、清時期演化為通行的工尺譜。後屯村古曲屬北韻禪樂一支,在佛教音樂領域中,習慣以南韻、北韻分稱之。南韻縈迴委婉,北韻高亢動聽。由於歷史等原因,南韻流傳廣泛,影響日增,而北韻目前只在京畿地區流傳,且文化傳承幾乎間斷,有瀕臨絕響之危。後屯村的北韻禪樂現在已經被列入河北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為傳承保護“北韻禪樂”古曲遺產,2005年廊坊“小高禪樂社”在後屯村應運而生,“為傳承古曲藝術,當初就老樂手和愛好者一起組建了禪樂社。主要以挖掘整理禪樂文化,工尺譜文化為主,通過原生態演奏佛教音樂、道教音樂、義和團音樂和宮廷音樂,促進禪樂文化交流。”小高禪樂社社長高建中說道,“電影《神鞭》里,義和團抗擊侵略者時的配樂,就是我們社的成員演奏的,但禪樂社成立之初卻非常困難,經費問題一直困擾著樂社發展,平時只靠參與喪葬活動來湊點經費,剩下的費用都得自己出,大夥平時還要務農,一起研究技藝的時間也非常有限。雖然現在還能演奏出一百多首古曲,但成員的年齡普遍偏大,最大的已經七十多歲了。”據高建中介紹,想要掌握禪樂就必須學習工尺普,年輕樂手光學習譜子就需要幾年的時間,現在整個村只有十幾名樂手,勉強能組成兩隻古曲樂隊。
“一位來自日本的古曲學者曾經來到村里,展示了日本的工尺譜,還說日本對工尺譜的研究比咱們要更深入全面。可他的工尺譜我都能讀懂,而咱的譜子他看了也讀不出來。學習工尺譜只能靠口傳心授的方式,不懂其中奧妙,猶如盲讀天書。”高建中自豪的說道。這件事也更加堅定高建中傳承古曲的決心,面對後屯村北韻禪樂古曲藝術即將失傳的困境和樂手青黃不接的窘境,高建中決定改變過去的傳承思路,摒棄門戶之見,並引入市場機制,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提高社會對古曲藝術的關注度。“在家人的支持下,我才堅持到了現在。這幾年情況有所好轉,也收到了很多演出邀請,算下來也有幾十場演出,雖然入不敷出,但我們畢竟走了出去,今後我們還要擴大影響,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門國粹藝術。我的徒弟都是二十多歲,有一個還是天津人,我會毫無保留的將技藝傳給他們。”高建中的眼中透露出對古曲藝術春天的無限憧憬。
在高建中家的客廳,樂手們身著傳統服飾演奏著悅耳動聽的天籟之聲,禪唱時配以笙、管、笛的吹奏,加之鐘、鼓、鈸、鐃、檔子、雲鑼等傳統樂器的烘托,聞之如臨莊嚴肅穆之聖境。“這是我們第二次來到這裡採風,傳承古曲藝術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我也去過很多地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傳承古曲藝術的隊伍里來。”袁靜芳教授所帶領的採風團隊,在一天的時間裡共採集了《刀兵計》、《掛金鎖》、《鵝浪子》等十幾首古曲。
高建中和他的禪樂社通過努力,不但開闢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途徑,還吸引了原中國佛教音樂團團長陳杰偉、中華佛學網總幹事扶剛、中華文化促進會會長李福河等眾多人士前來交流考察,去年禪樂社還聯合京津等地的古曲愛好者,共同把瀕臨失傳的北韻瑜伽焰口、觀燈焰口錄製完畢。這些普通農民放下了手中的農具,義無反顧的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扛在了自己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