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長灘

北長灘

北長灘位於國家5A級旅遊區沙坡頭的上游30公里處,因歷史悠久、北方土木結構的傳統建築、軍事防禦和原始古樸生態於一體而被評為寧夏首批“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又是中衛旅遊優先發展戰略中“一核兩帶”中濱河旅遊帶的重要節點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長灘
  • 外文名:North Beach
  • 地區:寧夏中衛
  • 名譽:全國歷史文化名村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

地理位置

沿201省道一路向西,途徑沙坡頭景區,行駛至孟家灣高速路口,下省道向南,沿黃河北岸進入,行駛29公里即可到達北長灘。

歷史沿革

北長灘分為黃石漩、榆樹台、下灘村和上灘村4個自然村,全村57戶人家種田養殖,放羊砍柴,怡然自得。黃河兩岸饅頭似的連綿山包長期阻隔了它與外界的交流,自從通了路,村裡的年輕人陸陸續續外出,或打工或做生意或上學,剩下的都是故土難離的6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現在不足30戶。走進北長灘,你會感覺到時間在瞬間放慢了腳步,世界突然變得清淨。日子就像這黃河水,從白天流到夜晚,從春夏流到秋冬,曾經的北長灘人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大山里,耐不住寂寞的毛驢仰頭“昂昂昂”的長叫幾聲,甘於寂寞的老牛圍著磨盤轉了一圈又一圈,而這些老人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知外面的世界風雲變化。直到2006年年底,北長灘才結束了點煤油燈的歷史。雖然現在修了路,通了電,家家戶戶有了電視機,但是移動信號依然沒有進入,所以手機到了這裡是完全沒有信號的,大家可以拋開手機響不停的煩惱,暫時玩一下“消失”。
黃河北岸長約四十里,寬約三四十米的狹長地帶是村民們世代賴以生存的土地。儘管有許多人搬離了這片故土,但是每年在農耕季節,他們依然會回來耕種、灌溉、收割。
民國時期,中衛香山地區的“山大王”馮建忠,曾帶領一批人馬駐紮北長灘,利用黃河天險打劫過往商貿筏子,接濟長灘山民,後被國民軍圍剿。解放前夕,駐守寧夏的馬鴻逵部隊為了加強防禦,曾在北長灘派兵防守。現在榆樹台子的山峁之上,還留有一座民國時期石塊壘砌的半弧形炮台。
北長灘古村落集中坐落在北山,依山而建,因勢不同,房屋高低錯落,富有立體感。每戶院落布局和房屋結構,仍保留了明清時代當地傳統的建築風格——“四梁八柱式”土木結構建築,而院牆則是用石塊堆砌而成。這裡的傳統民居建築群,是目前寧夏境內具有地方特色、保存最為完整、最為集中的房屋。曾經轟轟烈烈的“大躍進”和“文革”運動給這個平靜的小山村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現在走進村子,依然可以看到許多牆體、門窗、木柜上清晰的毛主席語錄、圖像以及文革時期的各類標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