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長尾山雀

北長尾山雀

北長尾山雀(英文名:Long-tailed Tit,學名:Aegithalos caudatus),是雀形目長尾山雀科長尾山雀屬的鳥類。小型鳴禽,體長12~14cm。頭頂黑色,中央貫以淺色縱紋;頭和頸側呈淺葡萄棕色(指名亞種頭部純白色);背、尾黑色:下體葡萄紅色;喉部中央具銀灰色斑塊。

北長尾山雀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長尾山雀
  • 拉丁學名:Aegithalos caudatus
  • 外文名:Long-tailed Tit
  • 國際瀕危等級:無危(LC)
  • :雀形目
  • :長尾山雀科
  • :長尾山雀屬
形態特徵,亞種分化,近種區別,生長環境,生活習性,活動,築巢,食物,鳴聲,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尾長而頭部全白色的長尾山雀。背黑色,肩和腰葡萄紅色,翼上具大塊白色斑,下體近白色。黑色尾羽長,外側尾羽白色。在中國分布的僅有caudatus亞種,虹膜褐色:黑色:腳鉛黑色。

亞種分化

分布於中國華北長江中下游和西南(包括青藏高原邊緣)的銀喉長尾山雀與分布於歐亞大陸北方的北長尾山雀曾被視為同種下的不同亞種,但二者的許多形態特徵不同,比如後者的頭部是純白色的,因此被分為2個獨立的種。由銀喉長尾山雀指名亞種caudanus 提升為種。

近種區別


北長尾山雀
銀喉長尾山雀
體量
體長:13-16厘米 體重:6.5-10克
體長:13-14.5厘米 體重:7克
特徵
尾長而頭部全白色的長尾山雀。背黑色,肩和腰葡萄紅色,翼上具大塊白色斑,下體近白色。黑色尾羽長,外側尾羽白色。在中國分布的僅有caudatus亞種,虹膜褐色:喙黑色:腳鉛黑色。
尾長而體色較淡的長尾山雀。具寬闊的黑色側冠紋,上背灰色,肩葡萄紅色,翼上具大塊白色斑,尾羽黑色,外側尾羽白色。虹膜褐色:喙黑色:腳鉛黑色。
圖片
北長尾山雀
北長尾山雀
北長尾山雀
銀喉長尾山雀

生長環境

活動於灌叢豐富的闊葉林混交林,也會出現於城市園林中。習性:集小群或大群活動,如有落單也會混入其他鳥群,從貼近地面的灌叢到樹冠均是它們的活動範圍,但很少下到地面。常倒掛在樹枝上取食,但不在一棵樹上長時間停留,取食片刻便飛至下一棵樹上,通常不做長距離飛行。
北長尾山雀
北長尾山雀 安國平拍於2023-12

生活習性

活動

北長尾山雀Aepishaios cuuwkeatus集小群或大群不停歇地飛行,從不在一棵樹上長時間停留。會在最靠外的小枝或樹枝上,做出雜技般的動作搜尋食物。出沒在從低處到頂端各種高度的樹枝上,但從不會到地面上。覓食時全神貫注,能夠允許人靠得很近。

築巢

北長尾山雀利用蜘蛛絲的廢,貼上青苔築成球形的鳥巢。它的形狀是橢圓形的苔蘚球,側面開小口,加以昆蟲繭絲膠固,並用地衣和樹皮碎片做偽裝。在鳥巢中,放入撿到的數百根其他鳥類的羽毛,為自己的鳥蛋和雛鳥禦寒。囊狀、側面開口的巢是長尾山雀科的一個典型特徵

食物

除了在林中捕食昆蟲,它們還喜歡舔食樹汁。

鳴聲

常在取食時發出細微而尖細的“吇吇”(sii-sii-sii)。

分布範圍

見於東北及新疆北部,為當地常見留鳥;部分個體冬季在河北北部和北京越冬,罕見。國外分布於歐洲北部、亞洲北部。
北長尾山雀
北長尾山雀分布圖 網路圖片

繁殖方式

長尾山雀的交配系統為社會性單配製,一些物種表現合作繁殖行為,最典型的為北長尾山雀、銀侯長尾山雀Aegithalosglaucogularis和紅頭長尾山雀Aconcinnus。與大多數合作繁殖者不同,長尾山雀的幫助者不是親鳥以前繁殖的後代,而是當年繁殖失敗的親屬。
窩卵數2~15枚,化期12-18 天,育雛期14-18天,雌鳥或雙親參與築巢孵卵,雙親共同育雛。

保護現狀

長尾山雀科鳥類均被IUCN評估為無危物種(LC)。
北長尾山雀已被列入2023年6月26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