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北辛屯位於北京市
大興區青雲店鎮,總人口803人,243戶,總占地面積2100畝,全村耕地面積1538.5畝,村莊面積562畝,果樹面積1538.5畝。北辛屯從1999年農業結構調整以來,所有經濟田都種上了果樹,以桃、梨兩種果樹為主,所有經濟田、果樹地鋪設好地埋管道,解決了村民的澆水難,節省了村民水電費的開支,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並完成大地經濟田4公里長的石子馬路修建工程,解決村民進地難、運輸難的問題。投資5800元完善經濟田4公里長的石子路,投資3萬餘元對文化大院進行改造。投資2萬元修建村內馬路邊溝200米,排水管道50米。
北辛屯村位於青雲店鎮北部,北靠南六環,西接104國道,與亦莊新城相鄰,交通便利,村域總面積1930畝,耕地面積1383畝,現有村民265戶(其中單純種地戶248戶),人口800人,全村黨員40名,村黨支部曾多次榮獲區級、鎮級“五好黨支部”稱號。
發展思路
為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北辛屯預計完成村南雙北路800米長花牆的建設,搞好村南進村路的環整工作,使村容村貌有明顯的變化。2007年準備完成村內自來水的改造工程,解決村民飲用水的問題。
經濟建設
2000年以前,北辛屯村的村民主要以種植傳統的糧食作物為主,收入較低。2000年7月,北辛屯村新一屆兩委班子換屆選舉完畢,新組建的班子面對村域發展現狀,一致認為靠傳統種植很難有大的發展,村民收入很難得到提高,要在種植作物的改良上下功夫。北辛屯的梨樹種植從上個世紀70-80年代開始,到2000年時已有零星的幾家種植戶,班子成員經過充分調研、考察,在上級的鼓勵和指導下,決定結合區位優勢,調動村民積極種植果樹以增加收入。但是種果樹不同於其他作物,產果期長,資金收效慢,所以剛開始時回響的人不多,為此村黨支部採取三項措施動員村民積極栽種果樹。
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參觀
一是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到安定鎮、采育鎮、魏善莊鎮的梨園參觀,還特意組織果農到順義區、平谷區、房山區的種植園實地考察學習,改變他們的傳統觀念。果農們看到這些地方的農民,通過種植果樹過上了富裕的日子,種植果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強了,支部又及時鼓勵幹部、黨員和村民代表帶頭種果樹,從而帶動全村農民的積極性。
邀請有關專家就地指導
二是邀請專家和上級技術部門來村實地考察,給村民講解種植技術、與村民交流,增強村民的信心。幾年來,多次邀請北京市林果所所長和有關專家來村講座,就地指導,聽講座的村民每次都多達100餘人。大興區林業局組織培訓班,請韓國專家傳授梨的種植技術,黨支部派專人聽課學習15次。
實施獎勵政策
三是實施獎勵政策,凡是同意種植果樹的村民,可以享受樹苗、土地改造、農業設施等方面的補助和優惠措施,黨支部積極為果農爭取每年每畝地200元補貼。在黨員同志和村民代表的帶動下,全村有三分之一農民改種果樹,其中85%為梨樹。到2002年就初步見效,當年果農人均純收入增加1倍。
2005年8月,在村黨支部的積極爭取下,由果農大戶、技術能手牽頭,成立了“北辛屯梨種植協會”,村黨支部書記任會長,全村近100戶、300餘人參與協會。在2007年8月組建了“北京北辛玉良梨產業產銷合作社”,同年9月建立了“北辛屯村標準化基地”,為社員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服務,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在組織農民闖市場、解決梨種植、銷售難題、促進農民增收、普及農業科技、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合作社已有社員250戶,720人,占全村總人口的95%;全村梨樹種植面積1000多畝,年銷售梨3000噸以上,種植果樹已經成為農民的主要收入。社員的年純收入比傳統種植提高一倍多。
隨著社員人數和果樹種植規模的增加,為使村民的梨順利走向市場、村民進一步增收,村黨支部不斷探索新思路,採取了六項措施為社員和果農服務:
積極引進優良品種
1、積極引進優良品種。北辛屯村的梨種植品種曾經比較單一,產品銷售困難,支部與合作社組織社員參觀並引進推廣新品種,採取高接換優的方式,逐步對1000畝果樹改良,引進最優良的品種,淘汰弱勢品種,把原有大多數愛宕梨品種換成皇冠、黃金、西洋梨等營養價值高且熱銷的品種,同時還幫助部分果農引進優良的桃樹、李子、杏樹等,更新品種,提高果品質量。
堅持組織技術指導
2、堅持組織技術指導。針對以前種植技術不科學,產量不大,病蟲害防治不力等問題,支部先後組織社員200人次到示範基地參觀學習種植管理,邀請專家到田間地頭講解種植技術,合作社還先後6次邀請市級專家進行技術傳授與指導,使社員學到了國內外的先進栽培技術。通過技術服務,使果農學到了更多種植和維護方面的知識,增強了信心。
多種形式做好信息服務
3、多種形式做好信息服務。合作社通過網路和其他媒體收集各種信息,及時向社員發布,為社員提供全程信息發布服務。通過文化大院圖書館向大家提供相關種植方面的科技讀物,如:《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手冊》、《農村新技術》等。還通過播放光碟的方式對不識字的果農進行培訓;通過北京市黨員遠程教育為黨員同志提供種植方面的諮詢和講座;通過移動簡訊平台,每月向社員傳送1-3條關於種植技術、疫情通報、財務公開及合作社內部動態等方面的信息,使得果農們越種越有興趣,個個都成了種梨專家。
農資統購降低成本
4、農資統購降低成本。根據社員的意願,合作社為社員提供廠家直銷的化肥、農藥、果袋、銷售包裝等,直接從廠家進貨,減少了中間環節,保證了農資的質量,降低了農用物資的價格,直接減少生產成本。
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
5、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積極爭取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如鎮政府支持合作社的道路建設和精品梨園建設,先後進行了果樹間7米寬2500米長的道路硬化工程、北辛屯精品梨園工程、104國道旁的1000米水果產銷平台工程的建設,為果農配備銷售車等,有力地促進了果品的銷售和採摘觀光。鎮農辦、林業站多次派出技術骨幹對合作社成員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協助申報無公害認證等,合作社於2008年2月取得北京市無公害產品認定證書、2008年7月獲得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證書。
形成合力統一銷售
6、形成合力統一銷售。村黨支部積極為果農蒐集、匯總銷售信息,改變過去梨銷售的無秩序狀態,走“以銷定產、以產促銷”的道路。同時走批發零售一體化模式,支部幫助果農把精品梨集中裝箱銷售給就近的青雲店工業區企業,聯繫批發商到果園與果農洽談。提高了整體市場競爭力,增加了社員的收入。
通過黨支部與合作社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全村的農業產業化建設取得飛速發展,黨支部的凝聚力也明顯增強,果農的收入明顯增加。
1、快速發展,結構調整。合作社的果樹種植總面積超過1000畝,設施不斷完善,104國道旁水果銷售平台和精品梨觀光採摘園逐步完善。本村的產業結構逐步調整,逐步走向“以梨為媒、發展經濟”的產業發展方向。
2、乾群和諧,發展壯大。合作社運作的時間雖不長,但在促進梨產銷、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已基本實現了產業迅速發展、合作社快速壯大、社員穩步增收的多贏局面,合作社自身也不斷壯大。同時,村民收入增加了,日子過好了,幹群關係也和諧了,民眾對支部的信任程度大大提升。
3、效益顯著,農民增收。合作社成員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元,是2000年的近3倍。合作社把社員農戶有序組織起來,通過推廣科技服務提高產品質量,通過銷售服務提高產品的商品化率,通過農資統購降低社員生產成本,實行指導和協助銷售,節省了不必要的重複開支,有效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社員的畝年生產成本降低300元左右,畝增加收入近700元。
農民收入增加了,黨支部帶領合作社的勁頭更足了。乾群一條心,爭取合作社更大的發展,從而帶動北辛屯村的長遠發展。黨支部和合作社還將不斷摸索,努力創新,開拓北辛屯村梨產銷的新局面,把“以梨為媒、發展經濟”作為北辛屯村發展的長遠目標。一是走精品化道路。結合自身實際,形成產業規模,將註冊商標,統一包裝,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在現有管理模式基礎上,建立有本村特色的標準化示範基地,培養扶植更多農戶,更進一步統一協作,規範管理。三是完善基礎設施。計畫建立果品存儲基地,引進深加工技術,對果品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剩餘勞動力轉移。四是推動觀光採摘。依託北靠南六環、西接104國道,與亦莊新城相鄰,與采育葡萄園、安定古桑園連成一線的交通區位優勢,開發採摘、觀光、農家樂等旅遊項目。五是拓展市場空間。今後將採取訂單形式與社員簽訂銷售協定,並實行優質優價收購社員農戶的梨,增強果農種植的信心,帶動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