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護城河

北護城河

北護城河起自北京西直門北的三岔河口,向東流經德勝門、安定門至東北城角,與東護城河相接,寬26米。1977 年動工改建。上段自三岔口至德勝門,全長1877米,改為暗溝;下段自德勝門至城東北角,全長4995米,為水泥直牆式明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護城河
  • 全長:1877米
  • :26米
  • 動工改建時間:1977 年
位置境域,治理狀況,開放景觀,鐘鼓餘音,德勝祈雪,潭西勝境,

位置境域

北護城河是北京北環水系的一部分,西起北京西直門暗溝出口,東到東北城角,全長5.9平方km,景觀水面14hm2,綠化面積15hm2。北護城河與北二環路平行,依次為德勝門、鼓樓大街、安定門、雍和宮、地壇公園等重要地標。
北護城河

治理狀況

治理之前的北護城河,注重河道的行拱、排水等功能,是整齊、筆直順暢的河道,採用了大量混凝土或漿砌石的河道岸坡,為“三光河道”,僅有兩種斷面型式,在河道起始段1.0km是梯形斷面,全斷面由預製混凝土板護砌;餘下的4.9km是矩形斷面,河底為預製混凝土板,河道兩岸是混凝土擋牆。其弊端主要表現為對環境和生態的負面影響。
硬質擋牆和岸坡用一層堅硬的結構隔絕了生物與土壤的接觸,破壞了河流生態系統的整體平衡,使河流逐漸喪失自淨能力,加劇了河水的污染程度。北京市已連續幾年乾旱,河道里的水得不到及時的補充、更換,水動力極差,水流不順,使得河流生態系統遭到極大的破壞,連續幾年夏季都發生了“水華”現場。因此,對北護城河的生態修復是很有必要的。
1、雙層河道的設計
北護城河使用了雙層河道的設計,即上層作為景觀水面,下層走排水並埋設循環管道。在兩岸園路設6座形式各異的親水棧橋,還在河道做2處跌落式的生物填料汀步,營造出水位落差,在該段末端形成一個落差達1.8m的瀑布景觀。不僅給護城河增加一處亮麗的景點,還實現了河水的流動,讓河水變“活”。
2、直牆河道的生態修復技術
(1)拆除部分河床的護底
這次對北護城河的治理在生態修復設計上有一定的難度,它北臨濱河路,南靠二環路,所以對它的擋牆不是一次性拆除的。針對其河底及兩側擋牆均為混凝土結構為“三光河道”的特點,除將河底部分混凝土結構拆除外,在閘區防沖段鋪設透水磚,加強水與河底土壤的交換。
(2)種植槽加固擋牆結構
北護城河位於城市中心,兩岸均為城市主要交通道路,在各種設施限制情況下,只能在現狀擋牆基礎上對其進行加固。將河道擋牆上半部分頂部削除至正常水位下,水面看不到混凝土的痕跡。消除頂部後河道擋牆變矮,有利於擋牆的穩定。在擋牆內側距離岸牆1.1m處新建擋牆,結構厚0.3m,新建擋牆頂高程也位於常水位下,在底部採用植筋、頂部每隔5m採用隔牆與原擋牆連線。同時新建擋牆與原岸牆間形成0.8m寬的種植槽。種植槽內下層填築的填料儘量採用拆除材料,廢物利用,儘量減少外棄;其圖層則填築種植土,以滿足水生植物種植要求。改造後的河岸將在看不到硬質的混凝土,掩蓋堤防特徵,用景觀緩解堤岸給視覺上造成的壓迫,形成水面到岸坡的綠色過度。
3、設定淺水灣
岸坡部分儘可能的直接入水,利用生態磚、生態袋護岸材料蜿蜒地置於水邊,形成形態多變、寬窄不一的淺水灣種植槽、其間種植水生植物,形成有層次的岸坡綠化。
4、生態袋護岸
生態袋護岸是一個以工程為基礎,以生態環境修復為依歸,三維一體的軟質護岸。適用於穩定土體或岩體的生態修復,生態湖岸可以促進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換,利用職務自身的功能淨化水體。這種護岸既能穩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態和美化環境,避免了混凝土結構帶來的負面作用。
北護城河
5、透水鋪裝
此次河道整治採用透水磚、嵌草青石板、汀步石等透水路面做法,透水鋪裝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氣性能,可吸收水分和熱量,減輕城市的排水和防洪壓力,有利於雨洪利用。在不透水結構上預留泄水孔,面層採用透水鋪裝,開發了不透水基層上實現透水鋪裝 的心技術,並在北京河道整治首次採用變廢為寶的風積沙透水磚,把雨洪利用的新理念和新技術套用於河道工程的每一個細節。
6、河道水質維護
在常水位條件下,水深0.6-2.0m的河底和河坡種植沉水植物,在北護城河河道兩側的種植槽的水陸交錯種植挺水植物。它們直接吸收水體中的N、P及微量元素等營養使之鈍化,從而水體向貧營養化逆向發展,水體得到淨化。
在種植水生植物的同時,在河道中溶解氧能夠保證的條件下,放養適當數量的濾食性魚類和底棲動物螺、蚌等。濾食性魚類的作用主要是控制藻類生物量,底棲動物可以濾含水中懸浮的微型生物及有機碎屑,提高湖水的透明度。通過水生動、植物的定植技術,同時通過水生生物自身的功能淨化水體,維護水質。
如今,北面的護城河正在恢復歷史的風貌,疏浚了河道,而且河面也加寬了,河的兩旁都修建了用石子或青磚砌成的彎曲小道,小道逶迤,旖邐,顯得很浪漫,很富有詩意,河旁又修建風格迥異的廊、軒、亭、閣,令人賞心悅目,美不勝收。

開放景觀

2014年9月,作為環二環綠道的一部分,西城區環二環城市綠廊的最後一段,北護城河西城段建設基本完工,十一將向北京市民開放。在西直門橋至鼓樓橋,全長3.3公里的綠道上,自東向西分別有“鐘鼓餘音”、“德勝祈雪”、“潭西勝境”3個新景區。

鐘鼓餘音

位於鼓樓橋,施工人員在侷促的空間內利用現有的臨水碼頭,對其進行重新裝修再利用。景區增加了臨水平台,與捷運出入口廣場和碼頭進行有機連線,中間穿插種植區域,使其成為錯落有致的一處濱水景觀。
由於景點位於鼓樓捷運站,南面即是北京中軸線上著名的鐘樓和鼓樓,所以景點中以“鐘鼓”為主題,讓人在遊覽中感受到老北京那演奏了500年的“鐘鼓餘音”。

德勝祈雪

“德勝祈雪”景區是本次北護城河西城段重點打造的景觀節點。據介紹,1757年天下大旱,乾隆出城祭祀歸來,至德勝門處喜逢大雪霽下,故於德勝門賦祈雪詩二首,並建立御製祈雪碑,因此留下了“德勝祈雪”的典故。
“德勝祈雪”景區建設以德勝門箭樓為中心,重點突出城樓的古老巍峨。在景觀風格上,大量種植油松與梅花、白花山碧桃,來烘托古老的城樓和“祈雪”的主題,並把已經消失的“御碑亭”、德勝門的傳說、老照片等文化元素融入園林景觀中,成為展示德勝門傳統文化的載體。

潭西勝境

位於積水潭橋西北角。積水潭是元代修建的通惠河流入城市後形成的巨大湖泊,在明代和清代以前稱為“西涯”。“潭西勝境”景區以清乾隆二十六年積水潭即景詩為藍本,在現有綠化的基礎上,增加跨河棧道,連通南北兩岸,並以自然的水景為核心,在其周邊打造了沁瀾軒、荷風塢、浮煙舫、沁芳亭、盈玉洲等眾多景點,形成一個頗具古韻的中國園林景觀,漫遊其間可領略到當年積水潭畔的一隅風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