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馬市新田鄉北西莊村,位於同蒲鐵路以東,東鄰東莊村,北鄰南郭馬村,西南與南西莊相鄰。
全村現有人口1268人,戶數287戶,耕地面積900餘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西莊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侯馬市新田鄉
- 人口:1268人
村情概況,歷史由來,發展狀況,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全村發展蘆筍種植230餘畝,無公害蔬菜100餘畝。製藥廠一個、水玻璃廠兩個,物流倉庫7個,養豬專業戶10戶,專業運輸戶25戶,外出經商110戶,全村社會總產值1800餘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50餘萬戶,人均收入達5890元。
歷史由來
據清光緒六年和民國十七年曲沃縣誌疆域圖顯示,北西莊村原稱西北董村。本村王志遠先生講,他為了讓後人知道北西莊村即是西北董村,人曾在村西門外的楊樹上用刀刻下了“西北董村”四字。關於西北董村名的來歷,當地人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很早以前,曲沃縣北董村有一董姓人家西遷於此,為別於北董村,故名西北董村。另一說法,是說北董村和西北董村過去都是晉國糧草倉儲之地。董含深藏之意,指深藏之地。因此,叫西北董村。
關於後改名為北西莊村,據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曲沃縣誌顯示,南西莊叫西莊鎮,北西莊叫西北董村。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曲沃縣誌顯示,西莊鎮已改名為南西莊,北西莊村仍叫西北董村。由此可見,北西莊村名是相對南西莊而來的。據當地人講,因為西北董村位置在西莊村以北,解放後西北董村才改名為北西莊村。
北西莊村老東門口,建有一座坐東朝西的三靈侯廟,重建後的廟宇現今還在。據當地人講,廟內正殿後台有三座神像,三靈侯是指三分晉國後的韓、趙、魏三國之侯。據“重建三靈侯廟碑記”文載,此廟重建時間是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十一月。碑文中說:“……三靈侯廟重建焉,按其始世遠無稽可考者……”由此可看出,重建廟宇之人也未能知三靈侯廟始建的年代,可見北西莊年代久遠。
北西莊村,清光緒年間屬曲沃縣西郭里,稱西北董村;民國十七年屬曲沃縣三區,稱西北董村。
民國十七年,北西莊(西北董)有39戶,男100丁,女84口;2000年,北西莊有250戶,989口人,耕地面積77.6公頃,人均收入3124元。
現今,北西莊村只有一兩戶姓董的人家,是近代從萬榮遷居而來的。
王名捷:字翰飛,清朝年間北西莊人。在任河南靈寶知縣時,勤政廉潔,體恤民情。當時鄰縣發生蝗蟲,為了預防本地發生蟲災,他冒著酷暑到各地察看詳情,接著天降大雨,蝗蟲才不致為害。王名捷後又調任安徽祁門知縣。到任後,革除陳規陋習,修繕書院,為民辦了不少好事,官聲極好。後卒於任上。當地人民為了紀念他,把他的肖像掛在家裡,四時祭祀。北西莊村東的三靈侯廟內現存的“重建三靈侯廟碑記”,有關於王名捷的記載:“……四年(清乾隆四年),余叔、癸丑科會魁知靈寶、祁門二縣事王名捷草募短引,王君敦義等募得白鏹七十兩……”。
北西莊村是原臨汾地區軍分區司令員張鴻斌同志的故鄉。
發展狀況
北西莊村,在黨的改革開放方針 、政策的指引下,在穩定土地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積極引導村民大力發展各種類型的服務業、個體客運業、藥品紙盒加工業、建築業等,使農村經濟不斷發展,村民收入逐年得以提高。
地圖信息
地址:山西省臨汾市侯馬市幸福街65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