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蔡鎮志第1卷》是浦東新區北蔡鎮人民政府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北蔡鎮志第1卷
- 作者:浦東新區北蔡鎮人民政府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編纂人員:顧今良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該鎮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發展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北蔡鎮志
圖片
北蔡鎮鳥瞰
北蔡鎮人民政府
白蓮涇上運輸忙
福海木業公司外貌一角
北蔡鎮娛樂總匯
北蔡鎮虹橋
北蔡郵電局程控電話操作情景
花鳥條幅(吳志鳴)
蘭花扇面(王重侯)
行書扇面(閔祥麟)
大聖寺嘯隱法師草書條幅(閔祥麟珍藏)
蓮溪國樂社
北蔡電影院
1991年北蔡鎮農民運動會
北蔡繡衣聯營廠時裝表演
北蔡鎮’90十月歌唱會上的女聲合唱
北蔡幼兒慶“六一”
北蔡中學
北蔡鎮幼稚園
北蔡鎮中心國小
右上圖為該校校園一角
右中圖該校被“全國少工委”評為“紅旗大隊”
右下圖該校被上海市教育局評為行為規範“示範校”(1991)
左下圖為該校榮獲上海市國小基層“新長征杯”
桌球賽郊縣組男子、女子團體第一名獎盃
國務院獎狀(1958年12月)
國家水利電力部獎狀(1960年)
國家交通部獎給北蔡公社60匹馬力拖輪(1960年)
潘姚村種子場農民在移種蕃茄
五星村專業戶俞根生在自己投資建造的管棚內管理蔬菜
御橋村婦女在比賽插秧
中界八隊農民在搶種蔬菜
國家二級企業北蔡繡衣聯營廠
左下圖為該廠縫紉車間
右二圖該厂部分產品
寶麗板廠生產車間一角
北蔡上海汽車空調器廠
下圖為該廠產品北京吉普空調器蒸發器總匯
北蔡防水材料廠
趙氏貞節坊坊頂(柱在鎮衛生院東側居民屋內)
北蔡虹橋(萬隆橋)1876年重建,1964年拆除
明代古廟張相公殿西側
原御界橋葉氏墓園(今為北蔡型材廠廠址)
<北蔡鎮志>編修人員留影
附圖
北蔡鎮在川沙縣的地理位置圖
重組拳設捆印說明
凡例
序
前言
概述
目錄
大事記
第一編建 置
概述
第一章建置沿革
第一節建國前建置
第二節建國後建置
第二章集鎮 集市
第一節集鎮
第二節集市
第三章村 街道
第一節村
第二節街道
第四章人口 姓氏 自然宅
第一節人口
第二節姓氏
第三節自然宅
第二編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域地貌
第一節位置
第二節地勢
第三節河流
第四節土地
第二章氣候
第一節氣溫
第二節雨量
第三節日照
第四節風力
第五節霜凍
第三章特殊天氣與災害
第一節寒署
第二節雨 雪 旱 澇 雹
第三節颱風
第四章物產
第一節動物
第二節植物
第三編政治鞏己舉判
第一章政黨
第一節
第二節中國共產黨組織
第三節歷屆黨代會
第二章地方行政機構建置沿革
第一節
第二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建置
第三章人民武裝
第一節人民武裝組織
第二節實施兵役制度
第四章民政
第一節選舉工作
第二節優撫 安置
第三節婚姻登記 用地審批
第四節民事調解 社會救濟
第五節殯葬 殘疾人照顧
第六節“五保戶”撫養老齡工作
第五章民眾組織
第一節農民組織
第二節共青團組織
第三節婦女組織
第四頁刪愉節工會組織
第四編農業
概述
第一章農業機構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業務部門
第二章土地 勞力
第一節土地憑證
第二節農田面積
第三節農業勞動力
第三章生產關係變革
第一節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節土地改革
第三節合作化和人民公社
第四節收益分配
第四章耕作制度
第一節熟制
第采檔二節蔬菜茬口
第五章農機具
第一節傳統農具
第二節新農具
第六章品種改良
第一節棉花
第二節水稻
第三節“三麥”
第四節油菜
第五節蔬菜
第七章肥料
第一節解放前的用肥
第二節建國後的肥料
第八章植物保護
第一節“植保”方法演進
第二節病蟲害和用藥
第三節“植保”組織
第九章水利
第一節舊河道和傳統灌溉
第二節疏浚 開鑿河道
第三節水閘和泵站
第四節農田基本建設
第五節水利管理機構
第五編副業
概述
第一章管理機構和生產部門
第一節管乘宙勸理機構
第二節生產部門
第二章飼養
第一節牲畜
第二節禽類
第三節昆蟲
第三章種植
第一節果料說歡園
第二節藥材
第三節經濟作物
第四節水生植物
第五節蘆竹、杞柳
第六節食用菌
第七節西瓜、甜瓜
第四章天然氣、沼氣和節柴灶
第一節戒遙拔天然氣
第二節沼氣
第三節節柴灶
第六編工業、交通
概述
第一章解放前工業
第一節家庭手工業
第二節農產品加工業
第三節作坊
第四節鐵木竹業
第五節廚師
第二章建國後的工業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鎮辦企業
第三節部門所屬企業
第四節街道企業
第五節村辦綜合廠
第六節生產隊工場
第三章產品簡介
第一節鎮屬企業產品
第二節村綜合廠產品
第三節部門所屬企業產品
第四章生產經營
第一節生產計畫
第二節供應和銷售
第三節生產和管理
第四節安全生產
第五節“三廢”治理
第六節經濟效益
第五章職工隊伍
第一節職工來源
第二節技術狀況
第六章分配
第一節分配方式
第二節分配水平
第三節福利
第七章企業功能
第一節“四服務”
第二節支援農業生產
第三節興辦農村文教福利事業
第四節增加國家積累,壯大集體經濟
第五節安置剩餘勞力
第八章水陸交通
第一節水路交通
附:解放前後班輪通航情況
第二節陸路交通
第三節橋樑
第九章郵政通訊
第一節郵政
第二節電訊
第七編財貿
概述
第一章商業
第一節集鎮和網點
第二節私營工商戶
第三節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
第四節國營、集體商業
第五節個體商業
第六節集市貿易
第七節物價
第八節憑證供應商品
第九節工商行政管理所
第十節商標登記
第二章金融、財政
第一節金融業
第二節保險業
第三節地方財政
第三章糧油管理
第一節機構和設施
第二節糧食購銷
第三節食油購銷及供應
第四章稅務
第一節解放前賦稅
第二節建國後稅收
第八編文化
概述
第一章文藝團體
第一節文學社團
第二節絲竹社團
第三節劇組、劇團
第二章文化機構
第一節北蔡民眾教育試驗區
第二節文化站
第三節廣播站
第三章文化陣地
第一節劇場
第二節書場、影院
第三節文化中心
第四節北蔡敬老院
第五節老齡黨總支、支部和活動室
第四章民間文藝
第一節文藝演出種類
第二節迎神賽會、打醮
第三節閔祥麟詩詞摘抄
第四節“大躍進”文藝
第五章文藝、科技出版物
第六章文物古蹟
第一節古橋
第二節寺、廟、庵
第三節出土文物
第四節古樹
第五節牌坊
第七章軼事、傳聞
第一節近、現代軼事
第二節民間傳說
第九編教育
概述
第一章教育管理機構
第一節解放前機構
第二節建國後機構
第二章辦學概況
第一節私塾、門館和義塾
第二節新學
第三章學校簡介
第一節中學
第二節國小
第四章教育教學活動
第一節解放前的教材、教法
第二節建國後的教學活動
第五章幼稚園
概述
第一節發展簡況
第二節教育內容
第三節公、民辦幼稚園擇要簡介
第六章業餘教育
概述
第一節辦學機構
第二節冬學、民校
第三節文化補習班
第四節專業培訓
第七章體育
概述
第一節學校體育
第二節民眾體育
第三節競賽
第十編衛生
概述
第一章醫藥
第一節醫生
第二節中藥店
第三節中草藥
附錄:吳家大竹園和顧家大竹園
第二章衛生醫療機構
第一節行政管理機構
第二節衛生醫療機構
第三節北蔡鎮衛生院簡介
第三章疫病防治
第一節已被消滅的傳染病
第二節尚在流行的傳染病
第三節計畫免疫
第四節寄生蟲病防治
第五節除“四害”
第六節水、糞管理
第七節食品衛生
第八節學校衛生
第九節勞動衛生
第十節衛生宣傳
第四章衛生保健
第一節婦幼保健
第二節結核病防治
第三節精神病防治
第四節眼病防治
第五章血吸蟲病防治
第一節病情、螺情
第二節治病、滅螺
第六章計畫生育
第一節機構、隊伍
第二節節育、絕育
第七章赤腳醫生和合作醫療
第一節赤腳醫生
第二節合作醫療
附錄:衛生光榮榜
第十一編風俗
第一章時令
第一節傳統節令
第二節國定節假日
第二章婚喪喜慶
第一節婚姻
第二節喪葬
第三節喜慶
第三章生活風俗
第一節髮型
第二節服飾
第三節飲食
第四節居住
第五節交通運輸工具
第六節社交
第七節娛樂
第八節幾種陋俗
第九節新風尚
第四章方言、諺語、歇後語
第一節方言
第二節諺語
第三節歇後語
第五章宗教
第一節佛教和道教
第二節天主教
第三節耶穌教
第四節家祠
第十二編人物
前言
第一章已故人物
第一節知名人士
第二節名醫、儒醫
第三節能工巧匠
第四節藝人
第五節烈士
第二章在世人物
第一節市以上勞動模範
第二節黨、政、軍、學幹部
編後
編史修志人員名錄
第三章村 街道
第一節村
第二節街道
第四章人口 姓氏 自然宅
第一節人口
第二節姓氏
第三節自然宅
第二編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域地貌
第一節位置
第二節地勢
第三節河流
第四節土地
第二章氣候
第一節氣溫
第二節雨量
第三節日照
第四節風力
第五節霜凍
第三章特殊天氣與災害
第一節寒署
第二節雨 雪 旱 澇 雹
第三節颱風
第四章物產
第一節動物
第二節植物
第三編政治
第一章政黨
第一節
第二節中國共產黨組織
第三節歷屆黨代會
第二章地方行政機構建置沿革
第一節
第二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建置
第三章人民武裝
第一節人民武裝組織
第二節實施兵役制度
第四章民政
第一節選舉工作
第二節優撫 安置
第三節婚姻登記 用地審批
第四節民事調解 社會救濟
第五節殯葬 殘疾人照顧
第六節“五保戶”撫養老齡工作
第五章民眾組織
第一節農民組織
第二節共青團組織
第三節婦女組織
第四節工會組織
第四編農業
概述
第一章農業機構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業務部門
第二章土地 勞力
第一節土地憑證
第二節農田面積
第三節農業勞動力
第三章生產關係變革
第一節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節土地改革
第三節合作化和人民公社
第四節收益分配
第四章耕作制度
第一節熟制
第二節蔬菜茬口
第五章農機具
第一節傳統農具
第二節新農具
第六章品種改良
第一節棉花
第二節水稻
第三節“三麥”
第四節油菜
第五節蔬菜
第七章肥料
第一節解放前的用肥
第二節建國後的肥料
第八章植物保護
第一節“植保”方法演進
第二節病蟲害和用藥
第三節“植保”組織
第九章水利
第一節舊河道和傳統灌溉
第二節疏浚 開鑿河道
第三節水閘和泵站
第四節農田基本建設
第五節水利管理機構
第五編副業
概述
第一章管理機構和生產部門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生產部門
第二章飼養
第一節牲畜
第二節禽類
第三節昆蟲
第三章種植
第一節果園
第二節藥材
第三節經濟作物
第四節水生植物
第五節蘆竹、杞柳
第六節食用菌
第七節西瓜、甜瓜
第四章天然氣、沼氣和節柴灶
第一節天然氣
第二節沼氣
第三節節柴灶
第六編工業、交通
概述
第一章解放前工業
第一節家庭手工業
第二節農產品加工業
第三節作坊
第四節鐵木竹業
第五節廚師
第二章建國後的工業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鎮辦企業
第三節部門所屬企業
第四節街道企業
第五節村辦綜合廠
第六節生產隊工場
第三章產品簡介
第一節鎮屬企業產品
第二節村綜合廠產品
第三節部門所屬企業產品
第四章生產經營
第一節生產計畫
第二節供應和銷售
第三節生產和管理
第四節安全生產
第五節“三廢”治理
第六節經濟效益
第五章職工隊伍
第一節職工來源
第二節技術狀況
第六章分配
第一節分配方式
第二節分配水平
第三節福利
第七章企業功能
第一節“四服務”
第二節支援農業生產
第三節興辦農村文教福利事業
第四節增加國家積累,壯大集體經濟
第五節安置剩餘勞力
第八章水陸交通
第一節水路交通
附:解放前後班輪通航情況
第二節陸路交通
第三節橋樑
第九章郵政通訊
第一節郵政
第二節電訊
第七編財貿
概述
第一章商業
第一節集鎮和網點
第二節私營工商戶
第三節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
第四節國營、集體商業
第五節個體商業
第六節集市貿易
第七節物價
第八節憑證供應商品
第九節工商行政管理所
第十節商標登記
第二章金融、財政
第一節金融業
第二節保險業
第三節地方財政
第三章糧油管理
第一節機構和設施
第二節糧食購銷
第三節食油購銷及供應
第四章稅務
第一節解放前賦稅
第二節建國後稅收
第八編文化
概述
第一章文藝團體
第一節文學社團
第二節絲竹社團
第三節劇組、劇團
第二章文化機構
第一節北蔡民眾教育試驗區
第二節文化站
第三節廣播站
第三章文化陣地
第一節劇場
第二節書場、影院
第三節文化中心
第四節北蔡敬老院
第五節老齡黨總支、支部和活動室
第四章民間文藝
第一節文藝演出種類
第二節迎神賽會、打醮
第三節閔祥麟詩詞摘抄
第四節“大躍進”文藝
第五章文藝、科技出版物
第六章文物古蹟
第一節古橋
第二節寺、廟、庵
第三節出土文物
第四節古樹
第五節牌坊
第七章軼事、傳聞
第一節近、現代軼事
第二節民間傳說
第九編教育
概述
第一章教育管理機構
第一節解放前機構
第二節建國後機構
第二章辦學概況
第一節私塾、門館和義塾
第二節新學
第三章學校簡介
第一節中學
第二節國小
第四章教育教學活動
第一節解放前的教材、教法
第二節建國後的教學活動
第五章幼稚園
概述
第一節發展簡況
第二節教育內容
第三節公、民辦幼稚園擇要簡介
第六章業餘教育
概述
第一節辦學機構
第二節冬學、民校
第三節文化補習班
第四節專業培訓
第七章體育
概述
第一節學校體育
第二節民眾體育
第三節競賽
第十編衛生
概述
第一章醫藥
第一節醫生
第二節中藥店
第三節中草藥
附錄:吳家大竹園和顧家大竹園
第二章衛生醫療機構
第一節行政管理機構
第二節衛生醫療機構
第三節北蔡鎮衛生院簡介
第三章疫病防治
第一節已被消滅的傳染病
第二節尚在流行的傳染病
第三節計畫免疫
第四節寄生蟲病防治
第五節除“四害”
第六節水、糞管理
第七節食品衛生
第八節學校衛生
第九節勞動衛生
第十節衛生宣傳
第四章衛生保健
第一節婦幼保健
第二節結核病防治
第三節精神病防治
第四節眼病防治
第五章血吸蟲病防治
第一節病情、螺情
第二節治病、滅螺
第六章計畫生育
第一節機構、隊伍
第二節節育、絕育
第七章赤腳醫生和合作醫療
第一節赤腳醫生
第二節合作醫療
附錄:衛生光榮榜
第十一編風俗
第一章時令
第一節傳統節令
第二節國定節假日
第二章婚喪喜慶
第一節婚姻
第二節喪葬
第三節喜慶
第三章生活風俗
第一節髮型
第二節服飾
第三節飲食
第四節居住
第五節交通運輸工具
第六節社交
第七節娛樂
第八節幾種陋俗
第九節新風尚
第四章方言、諺語、歇後語
第一節方言
第二節諺語
第三節歇後語
第五章宗教
第一節佛教和道教
第二節天主教
第三節耶穌教
第四節家祠
第十二編人物
前言
第一章已故人物
第一節知名人士
第二節名醫、儒醫
第三節能工巧匠
第四節藝人
第五節烈士
第二章在世人物
第一節市以上勞動模範
第二節黨、政、軍、學幹部
編後
編史修志人員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