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喬木,在原產地高達30米;
樹皮紅褐色,裂成長條片脫落;枝條直立或向外伸展,形成柱狀圓錐形或圓錐形樹冠;生鱗葉的小枝細,四棱形,徑約0.8毫米。鱗葉排列較疏,菱狀卵形,先端急尖或漸尖,長約1.5毫米,背面中下部有卵形或橢圓形下凹的腺體;
刺葉出現在幼樹或大樹上,互動對生,斜展,長5-6毫米,先端有角質尖頭,上面凹,被白粉。
雌雄球花常生於不同的植株之上,雄球花通常有6對雄蕊。
球果當年成熟,近圓球形或卵圓形,長5-6毫米,藍綠色,被白粉;
種子1-2粒,卵圓形,長約3毫米,有樹脂槽,熟時褐色。
生長環境
喜光,有時稍耐陰,喜涼爽濕潤的氣候。適合生長於肥沃濕潤且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忌水濕。
分布範圍
原產於北美。自加拿大的東南部起經美國至墨西哥北部地,在美國分布範圍最為廣泛。中國山東、河南及華北地區引種栽培。
繁殖方法
播種
種子處理:冬季將種子和沙子按照1:3的比例混合,進行室內低溫層積處理,不少於80天。要求沙子含水量60%左右,即以手握成團,不滴水,鬆手觸之即散。將摻沙後的種子攤開成10厘米厚,並2天觀察1次,視情況及時補充水分,並保持通風。
播種方法:
點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將裝好土的容器袋灌足底水,有30%的種子露白,容器袋中土潮濕但不粘手時可點種,點播時先用粗度1.5厘米,且一頭平的小木棍在容器袋中央壓1個小孔,深度1厘米,每袋點種2-3粒,用手輕輕鎮壓種子,並用腐殖質土覆蓋,厚度1厘米左右,種子不能重疊,覆土後灑水,使種、土密接。隨後加蓋小拱棚,以提高地溫並保墒。
搭設拱棚:點播後立即用塑膠棚膜搭小拱棚。棚高50-60厘米,棚膜四周用土(或磚)壓實。點種後每天勤觀察,幼苗出土棚內放溫度計、濕度計,溫度超過30℃時及時放風降溫,每天早晨9點以後揭開拱棚兩頭,溫度過高時要揭開中間放風或全面揭開放風,下午4點以後蓋棚。澆水要在早晨11點以前,下午4點以後進行,水要用河渠水、水壩水,或用抽到露天水池中晾曬並加少許硫酸亞鐵中和後的井水、自來水澆灌。
苗期管理:苗木出齊,晚霜結束後,即可揭去小拱棚。根據情況適時拔草,清除雜草應堅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苗木出土兩個月後,可利用降雨天或澆水少量多次撒施尿素,每畝不超過2.5千克,15-30天1次,共施肥2-3次,8月中旬後停止施肥。也可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或植物動力2003液態肥和其它葉面肥,每1-2周噴灑1次。入冬前,在10月中下旬噴1%石硫合劑2次。土壤封凍前苗床灌足水,並用草覆蓋越冬。11月中旬,搭建小拱棚,到第2年4月,即可揭去拱棚。2年生苗木可噴代森錳鋅,促進苗木生長,增強抗病蟲及其它災害的能力,每半月拔草1次。
扦插
插床設定:選擇排水良好、土層深厚、通透性良好的土壤。插床有豐富的自來水水源,採用20厘米的高床扦插。床寬120厘米,床間寬50厘米,床面覆20厘米細河沙,插床四周及步道用磚砌好,床面河沙與床四周的砌磚高度水平。插床採用距床最高點50厘米高覆蓋白色聚乙烯薄膜拱棚,再覆遮光率為65%的遮陽網。
插床滅菌:先把插床的沙面刮平整,然後在扦插前1周用0.5%高錳酸鉀溶液噴淋插床,用量2.5-3升/平方米,也可以用500倍多菌靈或退菌特噴淋。在扦插前1天,再用同樣的方法滅菌1次。
穗材剪截與扦插:扦插時間在5月10日。將采來的北美圓柏穗材從基部去掉3-4厘米,剪成長12厘米左右,且帶有頂芽的插穗,插穗基部為平滑的剪口。扦插基部摘除3-4厘米小針葉,可使插穗有自然撕裂的傷痕,刺激插穗產生愈傷組織,不能用剪子剪除基部的小針葉。插穗剪好後,50根1捆,於當天17:00-18:00,將基部2-3厘米浸入濃度為100毫克/千克的
萘乙酸溶液中浸泡12-14小時,第2天6:00-7:00扦插。扦插深度3厘米左右,株行距為3厘米×5厘米,插後輕按,並立刻淋透水,使插穗與插壤緊密結合,而後扣上拱棚,上覆塑膠薄膜。
栽培技術
鉛筆柏用3年生容器苗造林,選擇背風向陽、土壤濕潤肥沃的立地類型造林。生長良好,苗高25-30厘米,株行距1.5米×2米為宜,便於管理。穴狀整地,規格80厘米×60厘米×30厘米,頭年伏天整地,利於土壤熟化和蓄水保墒。在立春4月下旬栽植,栽植後3年內進行1-2次鬆土、擴穴、追肥,促進苗木生長,加強林地管理,避免人畜損害,發現病蟲鼠害應及時防治。
主要價值
樹冠收斂,樹形細高,冠幅很小,樹姿奇特,枝葉較多。可與高大樓體、尖塔、紀念碑等相搭配,進行對植、列植。生長良好,可選作造林樹種和園林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