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公園是重慶市規範化管理二級達標公園,位於嘉陵江南岸北碚區中心的火焰山上,現有面積7.43公頃。它地理位置優越,園地四面臨街,交通非常方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碚公園
- 地理位置:重慶市嘉陵江南岸北碚區中心的火焰山
- 開放時間:5:00 - 21:00
- 景點級別:二級達標公園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紀念園
盆景園
雉科動物展覽
休閒茶園 - 面積:7.43公頃
- 開放時間:2005年5月1日
公園概況,公園特點,主要景點,作孚園,清涼亭,紅樓,盆景園,
公園概況
內有作孚紀念園、盆景園、雉科動物展覽、休閒茶園等,是一個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結合,集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山地公園,並於2005年5月1日向市民免費開放。
1930年,著名的愛國實業家即原嘉陵江三峽峽防局局長盧作孚先生,為了發展北碚地方經濟文化事業,拆毀東嶽廟神像,建成了峽區博物館,開闢周圍二十多畝墓地和三十多畝荒破、農地,揭開了公園、動物園建設的序幕,取名“北碚火焰山公園”,不久更名為“北碚平民公園”。動物最初以飼養良種禽畜,後逐步改為飼養展出野生動物。歷經抗日戰爭和內戰之後,公園幾乎荒蕪停頓,於1950年被北碚軍管會文教部接管更名為“北碚公園”,列編入國家事業單位,並逐步得以發展建設。
公園地址
公園特點
北碚公園的植物配置以自然為宗,而又有章法,喬、灌、花、草、竹交相配合,適宜布置,構成幽雅、古樸、野趣的自然景觀。北碚公園初建規模時,林木覆蓋率達百分之五十左右,通過幾十年發展,形成了典型山地公園特有的植物景點和景區,目前已是林木蔥鬱、花木繁茂,園林綠化覆蓋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園中高大喬木密植成林,林下遍植花草灌木,有不少稀有古樹,其中4株命名為重慶市二級保護樹。特別是從公園前門拾級而上,梯道兩側,濃密高大的桂花樹與棕竹、紫薇、茶花、地被等形成立體的又富有四季變化的植物景觀。夏天,紫薇花爛漫如火,清風徐來,嬌妍顫動;秋天,亭亭玉立的桂花樹上點綴著紅色、白色的桂花,濃香遠溢,香飄十里;冬天,茶花奼紫嫣紅,爭奇鬥豔,雖是冬日,亦顯春意昂然。怡園景區以春花為主,主要配置海棠、紫荊、紫藤、杜鵑等。早春,鮮紅的海棠花簇生於枝條間,明媚奪目,而滿條紅的紫荊,在流水潺潺的瀑布聲伴奏下,迎風起舞。
一直來北碚公園都保持著動物展出觀賞,從最初飼養良種家禽,發展到展出虎、獅、狼等猛獸和其他野生動物。隨著年代的變遷和人們對動物生存發展的認識,原有的籠舍已不適宜動物生長,現已逐步淘汰大型猛獸,目前動物展出主要以深受小朋友喜歡的雉科動物和小型動物為主。
通過建設後的北碚公園已成為重慶市山地公園的代表,是北碚城區中心的區域性、綜合性遊覽休閒公園,同時作為縉雲山—北溫泉—釣魚城風景名勝區旅遊線上的一個停留點,以其優美的生態園林景觀、盧作孚史跡文化內涵和花鳥展為特色,吸引著八方遊客。
主要景點
作孚園
為紀念愛國實業家北碚開拓者、北碚公園創辦人盧作孚先生。作為一代“船王”作孚先生,對航運事業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毛澤東在談到中國民族工業發展過程時說到,四個實業界人士不能忘記,他們是:搞重工業的張之洞,搞化學工業的范旭東,搞交通運輸的盧作孚和搞紡織工業的張褰。作孚園布局以作孚文化為主題,包括盧作孚先生漢白玉石塑像,作孚夫婦墓地,周谷城、孫越崎、梁漱溟、陳銘德題詞,宴陽初撰文、盧作孚銘言等碑文,浮雕、大理石屏風牆、紀念亭、紀念撰文錯落布置在曲折蜿蜒的山徑之中,綠樹花草之間,使之成為一個宣傳愛國主義、弘揚民族正氣的教育基地。
清涼亭
清涼亭,在北碚公園火焰山麓的嘉陵江畔,原名慈壽閣,創建於1935年。閣分兩層,一樓一底。依山傍水,小巧玲瓏,掩映於蒼松翠柏中。亭中紅柱兀立,彩畫斑斕;閣頂琉璃紅瓦,嵯峨壯觀。樓台四周臨窗遠眺,縉雲九峰,屏列天際;嘉陵江流,縱貫三峽。山光水色,令人心清神爽。
說到清涼亭,人們就會聯想到盧作孚改清涼亭的佳話。1927年,盧作孚擔任北碚峽防局長後,一心撲在北碚的開發建設上,自家連住房都沒有一間。1934年正月初三日,盧作孚的老母60壽辰時,親朋好友和北碚各界人士,籌集了3000銀元作壽金,準備為盧母修建一幢別墅。盧作孚認為,接受禮金為私人建房不妥,便與母親商量,決定將這筆錢收作公益之用。不建私人別墅,改在北碚公園內建造一棟亭閣,供人觀瞻使用。亭閣建成後,人們甚贊盧作孚大公無私,處處熱心於公益事業的精神。但是在為此亭取名時,大家商議定名為“慈壽閣”目的在於讓人們知道,這是盧局長老母的壽金所建。這時,正值四川名家趙熙到北碚遊覽,就請他寫了“慈壽閣”,三字,準備刻匾掛於亭上。盧作孚認為這個名字太狹意了,用一種很微妙的辦法改變了親朋主張。他既不公開說好壞,也不刻匾懸掛,只叫盧子英將“慈壽閣”三字好好保存。負責施工的黃子裳又問盧作孚,盧將:“以後再說”。其實,“慈壽閣”三字一直在盧子英的箱子裡收藏著。幾年過去了,人們只叫這亭為慈壽閣,但就是不見其匾額。1937年抗戰爆發,國民政府西遷重慶,12月15日,盧作孚邀請國府主席林森遊覽北碚,請他題寫了“清涼亭”三字,以更換“慈壽閣”之名。1938年5月,慈壽閣上突然懸上了“清涼亭”匾額,從此,清涼亭之名,沿襲至今。
抗戰時期,陶行知在此設立曉莊研究所,研究兵役改革,在北碚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志願兵運動;籌劃創辦育才學校,為祖國培植了大批人才。
紅樓
紅樓坐落在北碚公園火焰山麓,建造於1932年。兩樓一底,紅牆綠瓦,飛檐翹角,掩映於蒼翠郁綠之中,優美壯觀。有人詩讚云:“更倩紅樓添一角,江山頓覺太玲瓏”。紅樓當初為兼善中學校舍,抗戰伊始,兼中遷至雞公山,中央銀行在此設立辦公處,蔣介石每次來北碚均下榻其間。1944年6月22日,美國副總統華萊士曾到此觀看滑翔機表演。
抗戰勝利後,民生公司圖書館遷來,與北碚民眾圖書館合併,在此成立北碚圖書館。現為北碚圖書館歷史資料部,珍藏有文史古籍30萬冊。
盆景園
盆景園是一個園中園,原名“花苑”。園內充分利用地勢,修建盆景展台、幾架、疊石流水、花架長廊,園門漏窗。園內展出樹樁、山石盆景200餘件,其中不少作品在全國盆景展、重慶市盆景展獲得過金獎、銀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