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盪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盪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Běidàng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設立年份:1983
- 性質:歷史地名
北盪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
北盪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因轄區南部原有一荒盪,名馬家盪,村民大多數住在盪北,故名。歷史沿革解放初屬牛橋鄉北盪行政村和石橋行政村西半部;1954年組建錢家頭等5個初級社;1956年3月合併為黃山第六...
故得名張行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66年成立張行大隊,屬湖濱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大隊改村,設張行村,屬湖濱鄉;1992年湖濱鄉併入龍集鄉、1993年恢復湖濱鄉、2001年再度併入龍集鄉,張行村皆隨屬之;2007年5月隨龍集鄉併入楊村鎮,11月張行村併入北盪村,屬楊村鎮北盪村。
岔路橋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轄區東南有一石橋,名岔路橋,故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金家門鄉曹家行政村;1954年組建為金家門、岔路橋等7個初級社;1956年3月合併為衛國高級社;1957年9月與黃山第六、南盪2個高級社合併為黃山第五高級社;1958年10月成立公社時,為乍浦公社石橋大隊;1963...
江圩村位於蘇州工業園區之東隅,東靠界浦,西臨尖浦,南傍吳淞江,北與南港村接壤,轄北盪田、南盪田、江田裡、東村4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村民委員會設在江田村北首,距市鎮3公里。歷史沿革 民國18年(1929)實施鄉制時名為江田鄉,屬第十區(甪直區)管轄。民國23年(1934)併入第十區淞北鄉,新...
北盪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轄區南部原有一荒盪,名馬家盪,村民大多數住在盪北,故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牛橋鄉北盪行政村和石橋行政村西半部;1954年組建錢家頭等5個初級社;1956年3月合併為黃山第六高級社;1957年9月,與南盪、衛國2個高級社合併為黃山第五高級社;1958年10月成立...
截至2011年末,楊村鎮轄楊村、龍集、小關3個居民委員會,湖邊、季橋、沂湖、光華、橋南、北盪、金埠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95個居民小組、218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楊村鎮轄3個社區、7個行政村:楊村社區、小關社區、龍集社區、橋南村、沂湖村、光華村、湖邊村、北盪村、金埠村、季橋村。鎮人民政府駐...
1984年8月,全縣恢復鄉(鎮)村(街)建制至今,即把原公社改建鄉(或鎮),大隊改為行政村(街)。行政村設村公所,下轄村民委員會和村民小組(基本是原生產隊),街道設居民委員會和居民小組。1996年,忻城縣面積2534平方千米,人口約39萬人。轄5個鎮、8個鄉:城關鎮、大塘鎮、思練鎮、古蓬鎮、紅渡鎮、...
2008年6月,黃埭鎮太東公路以北7個村併入。行政區劃 2011年末,北橋街道轄北漁、盛北、盛南、漕湖花園一區、漕湖花園二區5個居民委員會和靈峰、莊基、石橋、蓮花莊、芮埭、新北、漕湖、鵝東、豐涇、倪匯、湯浜、衛星、上浜、下堡1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14個居民小組,314個村民小組。截至2023年6月,北橋街道...
2011年末,原陳師鎮轄陳師、蔣庵2個居民委員會,團結、跨河、合心、紅旗、水連、國民、柿元、壽延、沙河、高莊、朱樓、官盪、希漢、同心、蔣老莊、頭堡、尹盪、悅來藥材、何莊、北盪、符莊22個村民委員會,領導11個居民小組、187個村民小組。截至2021年10月,陳師街道轄2個社區、18個行政村:陳師社區、...
截至2011年末,𠙶山鎮轄護國1個居民委員會,𠙶山、白盪湖、大港、新開、周山、萬橋、桃花、巢山、破罡9個村民委員會。截至2021年12月,𠙶山鎮轄1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港村。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𠙶山鎮位於樅陽縣南部,東隔北盪閘河道與湯溝鎮相望,東南隔長江與長沙鄉毗鄰,南隔長江與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