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瀾滄江地區吉塘群解體的構造意義

北瀾滄江地區吉塘群解體的構造意義

《北瀾滄江地區吉塘群解體的構造意義》是依託吉林大學,由李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瀾滄江地區吉塘群解體的構造意義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才
  • 依託單位:吉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沿他念他翁-類烏齊-吉塘展布約300km的吉塘群,橫亘在東西向的龍木錯-雙湖縫合帶與南北向瀾滄江縫合帶的結合部位,幾十年來吉塘群的性質、時代和構造意義眾說紛紜,是青藏高原大地構造研究領域主要癥結之一。已有吉塘群的年代學資料從元古代到晚三疊世存在巨大的時間跨度,初步研究認為吉塘群可能是時代與性質差別很大的岩片集合。以吉塘群解體為研究目標,開展精細野外調查;研究吉塘群的岩石學、礦物學、同位素年代學、地球化學等特徵;以先進的實驗測試技術為依託獲得吉塘群不同岩石類型的年齡、地球化學和同位素等準確數據;確定各岩石系列的類型和形成構造環境。上述研究對探討北瀾滄江地區岡瓦納板塊與揚子板塊界線、青藏高原及整個古特提斯域的構造演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結題摘要

藏東北瀾滄江地區的吉塘岩群是由大小不等、時代不同的構造岩片組成的構造-岩石單位。本次研究將吉塘岩群解體為前寒武系副片麻岩、晚石炭世-早二疊世副片麻岩、早二疊世片麻岩(原岩為島弧火山岩)、早三疊世花崗片麻岩(原岩為I型花崗岩)、中-晚三疊世S型花崗(片麻)岩和晚白堊世花崗片麻岩(原岩為低Mg埃達克質花崗岩)。這些岩石的厘定為藏東地區構造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岩石學證據,這一地區的構造環境可能在280Ma左右為古特提斯洋島弧階段,並且在248Ma之前古特提斯洋已經閉合,已經進入陸-陸碰撞階段。這些變質侵入體是岡瓦納板塊與揚子板塊碰撞俯衝的產物—火山岩漿弧的組成部分,與羌塘中部地區火山岩漿弧的成因類似,在研究龍木錯-雙湖-瀾滄江板塊縫合帶的東向延伸問題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