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漍鎮

北漍鎮

北漍鎮隸屬於江陰市,位於江陰市東端,處於長江三角洲蘇錫常都市圈北部,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水陸交錯,交通發達,到周邊城市的距離“12345”,到張家港10分鐘,到常熟20分鐘,到無錫30分鐘,到江陰40分鐘,到蘇州50分鐘;目前擁有2條國家級運河,2條省級公路,1個高速道口,還有正在建設的三條道路,不久,又將擁有1個高速道口和2條高速公路(錫張高速和蘇虞張高速),這為我村道口經濟、流通經濟贏得前所未有的機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漍鎮
  • 隸屬於江陰市
  • 地方風俗:北漍划龍舟等
  • 歷史:“漍”者:國於水中也
歷史,經濟發展,地方風俗,轄區沿革,北漍中學,歷史名人,

歷史

“漍”者:國於水中也;“國”者:地廣城高也。“漍”:極大極盛之水澤也。今北漍境內,西有“龍潭圩”,東有“赤岸村”,南有“萬水橋”,北有“張家港”,以浜、塘、涇、潭、盪、灣、壩命名的村莊比比皆是。
北漍鎮
清代學者葉長齡考證說:“楊舍之南,北漍、南漍、顧山等袤延二十餘裡間,港汊紛歧,水流平廣而清深,縱觀地域之形貌,古之暨陽湖即在此處,似無可疑也。”原來,這一帶,古時曾是一汪水深涯遠的湖澤哇!湖名喚做“暨陽湖”!
史載:“暨陽湖”,形成於秦漢之前。西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始設暨陽縣,縣名取自湖名。暨陽縣縣治之所為今張家港市的楊舍鎮。初設的暨陽縣地域遼闊,東起福山,西至利港,南及錫北的顧山、河塘,北至海岸——斯時尚沒有太倉、上海,長江入海口在楊舍、福山一線,面積不下二千平方公里。江陰縣脫胎於暨陽縣,暨陽系江陰的別稱.
北漍是著名的水稻產區,昔時所產的“上海白”粳米晶白香糯,曾經遐邇聞名。清 末民初到建國前後,北漍有東西南北四條街道,南北貨、棉布、百貨、酒醬、藥品 等商品集中在西街,米行米店有30多家,分別集中在東、南、北街。抗戰前,北漍集鎮就通了電,擁有米廠10多家。各米行門前陳放著米樣,供人批發選購。蘇北、上 海、安徽等地客商蜂擁而至,運米船隻擠滿碼頭,成交十分活躍,北漍成為江陰東鄉的糧食 集散地,這裡“米碼頭”的規模,僅次於無錫三里橋,在蘇南諸鄉鎮中首屈一指。與幾乎所有的江南古鎮一樣,北漍的市街也是傍水而築。因為整個鎮子有四條河流穿越,所以,鎮上就有東南西北四條老街。白居易有詩云:“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在我看來,他所描繪的,就是我的故鄉北漍。過往的北漍街面,曾經熱鬧非凡,北貨南貨、酒坊染坊、妓院當鋪、魚市米市、道觀廟宇、祠堂會館一應俱全,當年榮德生兄弟開的第一家米廠就在北街。說到米,就想起一件大事:宣統元年,一千餘名淮安饑民自恃人多勢眾、薄有武藝“吃大戶”吃到北漍,殊不知北漍地界素好武術,是南拳之鄉、是獨創拳種——江南船拳的發源地,就發生了大衝突、大決鬥,淮民寡不敵眾,技不如人,幾仗打下來,老老少少就死了一百多人,釀成了當年震驚天下的一個大事件,為此,南通張謇站在蘇北人的立場上曾動議朝廷“屠鎮十里”,後多虧常熟翁丞相(翁同龢)勉力斡旋,事情才不了了之。
北漍鎮
這一帶民間還有練拳習武的鄉俗,堪稱江陰的“武術之鄉”。晚清時北漍人許太和, 就是一位有名的水鄉鏢師,曾任滬蘇許多學校的武術老師,是國內南拳的著名代表。 1923年春出席上海第一次全國武術大會,張學良在他的拳擊照片上題詞。許太和後來著 有《南拳入門》一書。 北漍風行一種具有水鄉特色的船拳,屬南拳的一種,進退起 落,縱跳竄打,動作迅猛有力,可以在船上進行。當地人還喜歡在船上操舞刀、槍、 棍、戟、鋼叉等武術器械,壯體強身。
北漍鎮

經濟發展

北漍鎮工業園區位於北漍鎮區的東部,近幾年來,北漍鎮經濟有長足的發展,工業點源治理也採取了相應的控制措施,但鎮區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道,加上近年工業園區的建設速度的加快,北漍鎮水環境面臨嚴重的威脅,嚴重地影響了了園區的生態環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業園區招商引資的進程。為此,北漍鎮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擬立項建設進行北漍鎮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的建成將有效地改善北漍鎮及其周圍的水環境質量,特別是張家港河的水質。
北漍鎮

地方風俗

北漍划龍舟
昔日龍舟競渡是為預慶端陽,有在農曆三月十七、十八,也有在農曆四月初十、十一舉行,一般為兩天時間,清光緒末和宣統初,北漍龍舟競渡最為興盛。
龍船從常熟租來,邀請各鄉鎮拳師並由其主持人的"當船"前來參加劃龍船,"當船"上有十五名左右的國術員,北漍許巷南拳大師許太和是北漍劃龍船的主要發起人之一,每逢劃龍船日,北漍市河的南北向東新河段和東西向應天河段的大小客船停靠在邊,河岸兩旁觀眾數千人,十餘艘披綢扎彩的"當船"搖擼自南金家灣起,往北經太平橋向東至鄒家巷路前與二乾河交界處:再轉向西至銀杏樹橋;由銀杏樹橋轉向南往返而行,國術員在鑼鼓聲中登船劈拳弄刀,當眾演出,他們有的勁使槍棍,有的飛舞鋼叉,有的前後左右擲石鎖,還有的在船頭跑倒立等等,龍舟上兩排青壯年揮臂划槳,數艘昂首翹尾的龍舟競相追逐,破浪前進,場面蔚為壯觀。
北漍劃龍船,實是盛大的水上武術會,抗戰勝利後,民國三十五年(1946)恢復北漍劃龍船,這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水上武術會,從此以後,這一活動就停止。
北漍集場——三月初三游北漍
農曆三月初三,是北漍人趕集的日子。每逢集場,家家親朋盈門。人們呼朋引伴,往往方圓十里數十里,條條大道人來人往,個個身上衣著一新,走親眷,游節場。親朋們歡聚一堂,借酒助興,高談闊論,或縱論天下大勢,指點江山人物;或交流商品信息,企業管理經驗;或直面談買論賣,當場拍板成交。
歌謠“萊花蟲蟲嗡嗡響,搖紗織布嘸心相,一心要想去游集場”,正反映了當年廟會集場期間少女們渴望游節場的心情。
每逢集場,街市攤販雲集。趕集場做買賣的主要是供遊人吃喝玩樂的生意人和雜耍藝人。他們來自四面八方,遠至江陰、常州、蘇州、常熟以及蘇北、安徽、浙江等地,有唱小熱昏的(賣梨膏糖),賣拳頭的(賣膏藥),賣葷湯豆腐花的,賣玩具和糖人人的,賣甘蔗荸薺的,看西洋鏡的,猢猻出把戲的,耍馬戲的……真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門。
這些趕集場的人在廟場內外和街頭巷尾,有的搭帳擺攤,有的行走叫賣,呼喊聲、說唱聲、鑼鼓聲、喧譁聲交織一起,儼然盛大節日。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除了親友聚會,大家美餐一頓外,就是到集場上看看熱鬧,買一點小農具和農用物資等以備農忙所用。集場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擁擠不堪,多的時候達到數萬之眾。

轄區沿革

北漍鎮目前有以下幾個村: 國東村、解放村、鄧東村、鑒清村、赤岸村、北國村、萬興村、祝華村、李家橋村、國南村、東岐村、漁業隊;2003年11月,顧山鎮與北漍鎮合併,稱顧山鎮

北漍中學

北漍中學始建於1945年,是一所有著60多年文化積澱而又充滿著現代氣息的中學。學校占地41畝,建築面積11000多平方米,現有32個教學班。儘管規模不大,但布局合理、設施完備、環境優美。活動區、教學區、生活區安排井然有序。三百米塑膠田徑場和近500平方米的桌球館為學生提供了理想的活動空間。微機室、圖書館、各課實驗室等專用教室設施齊全,校園網、閉路電視和有線廣播系統全線開通,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目前有16個班實施了班班通工程,剩餘班級將在年內配製,加上另外4個多媒體電化教室,這為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全面實施提供了物質保障。校園內數十棵高大古木顯示著學校深厚的底蘊,綠化帶內花木錯落有致,參差掩隱,四季鳥語花香,為琅琅的校園平添幾分雅致。
北漍鎮
在加強硬體建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學校注重內涵建設,努力提升辦學水平,著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團結務實、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118人,16位高級教師,研究生學歷和在讀研究生7人。學校立足本校實際,強化教育教學過程管理,正視學生差異,實施分層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樂趣。無錫市“十一五”規劃課題“分層異質合作教學研究”將為我校的素質教學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師生們在“文明求實”的校風、“嚴謹創新”的教風、“勤奮進取”的學風的薰陶下,教育教學水平穩步上升,在列次中高考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得到了北漍人民充分肯定。近年來學校相繼獲得了江陰市文明單位、江陰市教育收費規範學校、江陰市常規管理先進學校、無錫市實驗教學標準化學校、江蘇省示範國中、江陰市綠色學校、無錫市心理健康合格學校等數十項榮譽稱號。

歷史名人

許太和(1877——1938)著名武術拳師、體育教育家。
江陰北漍許巷村人,出身於農民家庭。許自小天資聰慧,性格好動,愛好拳術,在校讀書之餘,曾拜當地著名拳師學習拳術。經過一段時間的勤學苦練,拳術日進,初步掌握了拳術的要領,尤精於“仁義派”少林拳術。民國初年(1912)起,先後擔任無錫吳文林二校、長涇一校體育教師。他利用課餘時間,根據國術動作,自編了一套體操口令,讓學生掌握體操動作規律,培養學生熱愛國術的興趣。後任上海東亞體校、蘇州中華體校、無錫輔仁中學、常熟第三高中、吳江中學等校體育教師和江陰公共體育技術部主任等。民國十二年(1923)春,許太和代表無錫市出席上海市第一次全國武術大會,參加“少林拳術”的比賽,獲得了優秀成績。當時曾任國民黨海陸空三軍副總司令、抗日愛國將領張學良也出席了武術大會,並觀摩了比賽,對他表演的少林拳讚不絕口,同他一起攝影留念,還為其題詞祝賀。後在南京舉行的全國“雙十節”武術大會上,許太和被聘為武術大會的評判員。1938年,許太和病逝故鄉江陰,時年62歲。生前著有《南拳入門》一書,分為練習拳術秘訣、用拳指法等,並附插圖12幅,圖文並茂,深受拳術愛好者的歡迎,為武術界留下了一份珍貴的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