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生蚝

北海生蚝

北海生蚝,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北海生蚝,外殼堅硬,蠣體飽滿或稍軟,呈乳白色,體液澄清,有彈性,肥厚爽滑,滋味鮮香,有淡淡的海腥味。理化指標:蛋白質≥6.9克/100克,鈣≥75.0米克/100克,鋅≥130.0米克/千克,牛磺酸≥500.0米克/100克。

2018年7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北海生蚝”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海生蚝
  • 外文名:Beihai oysters
  • 產地名稱: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
  • 品質特點:外殼堅硬,蠣體飽滿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18年第277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8年7月30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北海生蚝,外殼堅硬,蠣體飽滿或稍軟,呈乳白色,體液澄清,有彈性,肥厚爽滑,滋味鮮香,有淡淡的海腥味。理化指標:蛋白質≥6.9克/100克,鈣≥75.0米克/100克,鋅≥130.0米克/千克,牛磺酸≥500.0米克/100克。
北海生蚝北海生蚝

產地環境

北海生蚝產自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北海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2.9℃,極端最高溫度37.1℃,極端最低溫度2℃。年平均降雨量1775.4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940.9小時,年平均太陽總輻射5208兆焦耳/平方米。主要氣象災害是颱風,歷年係數2.9個。
北海海岸線東起與廣東廉江縣交界的英羅灣,西至與欽州市交界的大風江港,全長668.98千米(其中海島岸線140.81千米),海灘涂500千米。北部灣漁場總面積16萬平方千米,海灘涂(潮間帶)72.677萬畝。淺海(0~10米水深)面積226.34萬畝。可供養殖面積21萬畝(其中水面8.73萬畝)。海水平均鹽度31%-32%,溴含量55~60ppm,適宜養殖生蚝。
北海環境北海環境

歷史淵源

清朝康熙年間(1662-1722年),北海就有養殖生蚝的記載;
2013年,北海市成立北海貝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北海生蚝北海生蚝

生產情況

截至2017年底,北海市生蚝養殖面積達4.6萬畝,產量11.2萬噸,產值6.7億元。產品主要銷往廣東、福建、四川、湖北、浙江、北京、上海、重慶等省市。
北海生蚝北海生蚝

產品榮譽

2018年7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北海生蚝”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北海生蚝北海生蚝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北海生蚝產地範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A1-8廉州灣農漁業區、B1-8廉州灣西南部淺海農漁業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 品種
近江牡蠣。
  • 環境條件
采苗環境條件:風浪較小,潮流暢通,有天然或人工養殖近江牡蠣的河口兩側灘涂或內灣,無污染源;底質包括有泥沙底、泥底、沙泥底和岩石底質;海水鹽度3.87至19.61ppt,水溫24至31℃。
養殖環境條件:海水鹽度15.27至24.36ppt,水溫24至31℃。
育肥環境條件:海灣上段或近河口,水溫16至28℃為宜,海水鹽度20.58至32.74ppt。
  • 養殖管理
采苗:采苗時間4月至8月,採用傘形采苗法、“井”字形采苗法和垂下式采苗法進行天然采苗。
苗種:苗種在采苗場培育3至6個月,殼高達到5毫米以上轉移至養殖場。苗種密度2000粒/米為宜,顏色以紅褐色為主,平貼生長,殼緣不翹起。
養成:採用柵架式、浮筏式和延繩式養成方法。蠣苗培育12至18個月,殼高8厘米以上時轉移育肥場育肥。
育肥:育肥時間為收穫前的3至6個月。將牡蠣從附著器上剝下運至育肥場,殼頂打孔穿成串或用水泥粘在繩上,吊養;育肥期間放養密度為養成期的三分之一。
餌餵:產地範圍內放養,不投餵飼料,生蚝自行攝食海水中的天然餌料。
  • 收穫
養殖周期3年,9月份至翌年5月份、殼高10厘米以上收穫。

專用標誌使用

北海生蚝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原產地地理標誌行政部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西壯族自治區原產地地理標誌行政部門審核,報國家知識產權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北海生蚝的檢測機構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原產地地理標誌行政部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