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周刊

北洋周刊

《北洋周刊》於1927年6月在天津創刊,由天津國立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學生自治會編輯且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洋周刊
  • 主辦單位北洋大學
  • 創刊時間:1927年6月
  • 出版周期:周刊
  • 停刊時間:1947年10月
《北洋周刊》歷史,《北洋周刊》欄目,社會影響,

《北洋周刊》歷史

本刊原名是《北洋大學周刊》,由北洋大學學生會編,後改為本名。
1933年改由北洋工學院學生會編。抗戰暴發後,本刊停版,直至1947年5月再度復刊,由學生自治會編輯。
1947年10月因種種原因停刊。本刊在第37期以前只是一個單張版,從第37期開始改為小冊子,而且字數比以前多一倍以上。本刊第37期到第61期為橫排版,後來改作豎排版,並出版附刊(如1932年5月份)。
本刊一直以周刊發行,但在中間出現過月刊,主要刊載一些工程學術方面的文字,後經費困難,月刊停止,自第37期起酌量刊載了工程、學術編著、調查等方面的文字。
據史料記載,北洋大學時期最早的校報可追溯到1897年的《北洋大學堂題錄》。1906年,周刊《北洋學報彙編》出版。1909年,《北洋大學同學會會報》出版。以上報刊可以稱為校報的雛形,而1915年出版的《北洋大學報季刊》則為比較接近於現代的報紙。而1927年《北洋周刊》的創刊則開闢了校報史上的新紀元。除抗戰時期停刊外,《北洋周刊》歷時12年,共出版了241期,每期8-30版不等,2-5萬字,總計出版了800多萬字。當時報紙是16開大小,多刊載校聞及校友信息,並有短篇論文,集校報、學報、校友通訊為一體,在學校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北洋周刊》欄目

本刊主要的三個欄目是:言論、校聞、雜俎,另外設有畢業同學通迅、學術論著、工程調查、書報介紹批評等。其“言論”的主刊內容有時局批評、抗日策劃、學校改革以及其他各種評述;“校聞”刊登一些校內各公私團體活動狀況,教職員及同學有趣訊息;“雜俎”內容有詩歌、小說、抗日宣傳、其他有趣的作品;“畢業同學通訊”刊發各地畢業同學會會務狀況、實施情形以記載統計等;而“書報介紹批評”則主要刊發工程學術、科學著作等類書籍方面的文章。
《北洋周刊》的內容十分豐富,早期開設了“院聞”、“紀事”、“北洋友聲”、“圖書館啟示”等欄目。後來的周刊專欄越來越豐富,增加了“學生園地”、“規章”、“特載”、“演講”、“科學”、“文藝”、“時評”、“人物介紹”、“校友談話”、“每周評論”、“學術”、“校友通訊”、“時論選粹”等欄目,涉及的內容包括對國內外時局的評論、工程調查、學術論著、學校新聞、同學會及校友訊息、書報介紹及批評、雜文、詩歌、遊記等,每冊最後幾頁,刊登圖書館啟示和廣告。
《北洋周刊》上還經常刊登一些照片,在當時落後的印刷條件下,可見編者之嘔心瀝血。至今,周刊上介紹雷寶華、張潤田、王世傑、秦汾、王正廷、曾養甫等先生及軍訓、學生實習測量等的照片仍清晰可現。

社會影響

從當時報刊界來講,《北洋周刊》是一本具有積極思想的進步刊物。它大量刊發宣傳抗日活動和思想的作品,並力爭為抗日救亡運動貢獻一份力量。
《北洋周刊》及《北洋月刊》最早刊登學術論文及學術報告,增加了學校的學術氛圍,塑造並體現了學校嚴謹治學的校風。《北洋周刊》上刊登的校聞、院聞、文藝稿件等不僅傳遞了信息而且活躍了校園文化生活。現在的校歌最早就是刊載於1935年8月26日出版的第74期《北洋周刊》上的。而《北洋周刊》上刊登的“校友信息”、“校友介紹”等內容及北洋大學逢十年華誕的慶祝及校史回憶文章,加強了校友與學校的聯絡,大大激發了在校師生和校友的愛校榮校思想,對凝鍊傳承北洋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