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張文義造像記等兩種

北朝張文義造像記等兩種

《北朝張文義造像記等兩種》是2003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盧輔聖。

基本介紹

  • 書名:北朝張文義造像記等兩種
  • 作者:盧輔聖 
  • ISBN:9787806726341
  • 頁數:16
  • 定價:8.0
  • 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7-1
  • 裝幀:平裝(無盤)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中國民間書法大系。

內容簡介

那么為什麼在成千上萬的北朝碑刻書法中,還是會讓後人感覺到有一些一共同點存在呢?我認為刻工的作用不容忽視。通常一什碑刻作品要經歷寫手書丹及刻工鐫刻的二次過程,而真正體現並完成其價值的,往往是其第二度創作。然而在北朝書法中,一些寫手寫得很精緻的作品到了庸劣的刻工手裡,其藝術價值就要大打折扣;另外一點就是北朝的很大一部分碑刻作品則省略了書丹的一環而直接由刻工刻出,所以刻工在長期重複的勞動中,互相影響並形成了一種邏輯慣性。加之刀與筆之間有著根本的區別:首先刀的切入點通常呈方形,只要是單刀而不用復刀,那么點畫方折逋峭的風格也就勢在必然;其次北朝正處在隸楷交錯及異體字人量產生的時代,字形方正趨扁,筆畫時常流露出隸意,加之刻工知識水平有限,大量生造的異體字、別體字或錨別字出現在碑刎作品中,這些當時的錯誤在我們今天看來都具有特定的符號意義;最後一點是大量的寫手不少是抄經手,這樣風格的雷同與重複就在情理之中。所以後代專門的
研究者如要進行風格分類的話,就必須從年代、時間及表現形式、方筆圓筆、異體字的多少來進行判定。
這裡選編的《北朝張文義造像記》和《北朝張安世造像記》具體年代不詳,系朵雲軒所藏拓片。前者具有明顯的『邙山體』特徵(由施安昌提出,指北魂『斜畫緊結』一類的作品。特點是橫畫起筆處上翹,收筆處下頓回收,折處方峻,鉤腿提筆下按後勾出,不再呈現外方內圓的特徵。此類作品多分布在洛陽邙山一帶,也有人將其稱為『洛陽體』)。北朝不少造像記由於直接刊刻於岩壁上,往往是雙刀平切或單刀直走,有些是先書後刻,有些則直接刻石,故點畫稜角分明,獷悍樸拙。這件造像記兼有隸意,像『隋』字的雙撇;『起』字走之捺;『真』字下部的撇、點等都是隸筆。同時這裡的點多呈三角形,如『宗』、『龍』、『定』等字,與《始平公造像》中的點畫幾無二致,但其結字形態卻接近漢代的《張遷碑》,故這件作品方圓兼具又不乏平正之姿,同時兼有欹側生動的自然之趣,不像《鄭長猷造像記》那般古拙生硬。
第二種《北朝張安世造像記—與前者相比則相去甚遠,惟存刀意而無筆意。正如有人認為的那樣胡俗尚武而性粗豪,故能容忍,甚至欣賞刀斧之跡,任由刻厲矜誇的一刻風『去改造、掩飾書寫原貌,以此釀成流俗。應該說,此造像記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刻工原始創造的痕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