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泰加林帶是北極所特有的,指從苔原南界樹木線開始,向南1000多公里寬的北方塔形針葉林帶。泰加林中樹木纖直,高15~20米,但多長成密林,在高地上成片分布,其間低洼處,則交織著沼澤。林下土壤是酸性貧瘠的灰土。偏北和地勢偏高的泰加林中,土壤表層下還有永久凍土層。泰加林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就是外貌特殊,極易和其他森林類型區別。其外貌往往由是單一樹種構成,而且由於優勢種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泰加林的生產低於葉林的1%。據研究,泰加林有機物質的年平均產量為5.5噸/公頃,木材產量為3噸/公頃,泰加群落的南部可達5噸/公頃。有機物質最高的年產量在北部是森林年齡60年以後,而在南方則為30~40年。
泰加林另一個典型特徵,就是群落結構極其簡單,常由一個或二個樹種組成,下層常有一個
灌木層(各種漿果灌木)、一個草木層(懸鉤子、歐洲越林等)和一個苔原層(地衣、苔蘚和該類植物)。
生長環境
北方針葉林地區處於寒溫帶,由於緯向跨度遼闊,氣候狀況多樣。一般來說,大陸性氣候明顯,特點是夏季溫涼、冬季嚴寒。最暖的7月份平均氣溫10~19℃,氣溫有時可達30℃以上。冬季漫長,一年裡平均氣溫低於4℃的時間長達6個月之久,最冷月份在歐亞大陸的西部為3℃。在西伯利亞,1月份平均氣溫低到-43℃,一年中溫度超過10℃以上的只有1~4個月,年平均降雨量低於50毫米,十分乾燥。
一般說來,泰加林區植物生長期是較短的。泰加林植物以松柏類占優勢,葉均縮小呈針狀,具有各種抗旱耐寒的結構,是對生長季短和低溫的生理性適應。土壤主要為棕色針葉林土,土層淺薄,有永凍層。針葉林生態系統終年常綠,但生物成分貧乏。喬木以松、杉為主。多為單優種森林,樹高20米左右。林下灌木稀疏,常綠小灌木和草本植物組成的地被層很發達,常有多種蘚類。林下落葉層很厚。為適應土壤凍結層,樹木根系較淺。
分布區域
在
北極苔原與溫帶主大陸之間有一條寬達1300公里的森林帶。這就是著名的西伯利亞泰加森林,森林縱向延伸達1650公里,向北直至北極圈以內。但在加拿大的赫德森海灣地區,森林帶平行於北極圈以南向東西方向延伸。
在我國包括
大興安嶺和
伊勒呼里山以北的林區都屬於泰加森林,以及新疆
阿爾泰山北端的
喀納斯區域,而喀納斯河谷是我國最為典型的泰加林分布區,它也是
西伯利亞植物物種在第四紀冰後期,北方植物沿山向南延伸的極限位置。
喀納斯區域的泰加林是我國重要的資源基地和生物基因庫,具有重要的經濟利用和生態環境價值。
嚴峻現狀
北方針葉林的不少地區已經遭到破壞。科學家提供的資料顯示,伐木、採礦、石油以及天然氣公司正在砍倒大片大片的森林,而且遠超過森林生態所能承受的限度。“在加拿大的不少地區,砍樹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樹木再生的速度”,加拿大亞伯達大學的生態學家David Schidler說。但事態遠非如此簡單。由於樹木能夠吸收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
二氧化碳氣體,而森林減少將會加速全球氣候變暖的進程。森林的減少還會影響到數以億計以北方針葉林為家園的動物。
脆弱的物種
每年春天,有多達30億隻在南美洲和北美洲南部越冬的候鳥啟程飛往北方針葉林。為什麼這些鳥——包括白色的鵜鶘、黑眼的燈心草雀——要飛翔數百乃至數千英里的路途到北方針葉林區?
儘管有大片的森林被毀,令人欣慰的是,仍有70%的北方針葉林保持完整。“它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很大程度上未受人類侵擾的生態系統之一”,位於華盛頓州西雅圖市的北方鳴禽保護協會(Boreal Songbird Initiative)的科學家Jeff Wells說。當這些長途遷徙而挨餓的候鳥到達北方針葉林時,森林中剛從嚴冬中恢復生機的昆蟲和植物果實,為它們提供了豐盛的美餐。這些營養品使這些鳥類得以在北方針葉林度過一個成功的繁殖季節。
其它種類的動物也依靠北方針葉林生存。例如,林地馴鹿以遍布森林表面的地衣植物為食。這些混雜的植物由互相依賴的菌類和藻類組成。馴鹿喜食的這種地衣植物,只有在森林達到中等年限(至少要50年到100年)時才會出現。
北方針葉林不少地區迅速發展的毀林運動正在剝奪動物們包括鳥類、林地馴鹿的食物來源和棲居地。“人類的發展就意味著一定數量依靠森林生存的動物種類的減少,特別是那些大型食肉動物,如北美灰熊、山貓和狼貌等”,Schindler說。
豐富的自然資源
是什麼導致北方針葉林正在消失?那是因為這一帶是自然資源的富礦。“人類使用的每一張紙都來自一棵樹木——很可能就來自北方針葉林”,Schidler說。但這還不是帶鋸在不停轉動的唯一原因。北方針葉林的地下埋藏著各種礦物、石油和天然氣。為開採這些資源,北美洲的很大一部分森林已被徹底砍伐掉。1940年,加拿大亞伯達省的針葉林面積有2/3個加利福尼亞大。那時,僅有兩三條道路通往森林。“而今天,伐木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你不可能走上300或400米卻碰不到一條路,你會看見人們開著推土機探測地下是否有石油和天然氣存在”, Schidler說。
全球氣候變暖
北方針葉林的破壞不僅意味著動物失去家園,它還將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由於每棵樹都能通過光合作用將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樹木生長所需的能量。因此,只要一棵樹活著,它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的碳就保存在其軀幹和葉片內。這有助於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從而使地球溫度不會上升。加拿大、俄羅斯廣大的北方針葉林區內就儲存了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地區都多的碳。
而當工業企業砍伐掉大面積的森林時,森林系統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大降低,這會引發災難性的後果。由於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熱氣團積聚在空中,北方針葉林以及整個地球的溫度都會升高。高溫會使樹木喪失水分,變得乾燥。而乾燥的森林比健康的森林更容易著火。一旦森林著火,樹木又會將它們所存儲的碳釋放出來。
我們還有希望
儘管毀林運動在加快,但北方針葉林的大部分仍未被人類侵擾。“我們仍有機會採取正確的行動保護森林”,Wells說。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幫助保護北方針葉林。例如,伊莉莎白·安東森(Elizabeth Andenson),一位來自麻薩諸塞西自治鎮的六年級學生,它在鎮子周圍放了些盒子以便人們將不需要的郵寄目錄放在裡面。然後她打電話給郵寄目錄公司,請它們將那些不需要這些郵寄目錄的人的名字劃掉。為什麼要取消掉這些不需要的郵寄目錄呢?因為每分鐘都有5英畝的北方針葉林被砍伐,用作各類紙張和木製品,這些產品大部分出口到了美國。“每個人都應該為保護北方針葉林做出一點努力”,伊莉莎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