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奧德賽

《北方的奧德賽》是美國作家傑克·倫敦創作的中篇小說,收錄於倫敦的第一個中短篇小說集《狼之子》。

小說講述白人入侵阿留申群島後,一個名叫阿克賽爾·岡德森的歐洲人搶走了當地酋長納斯的妻子恩卡,納斯在海洋和陸地上緊迫不捨,四處搜尋,歷盡艱辛,終於復仇,但他的妻子卻不願跟他回去而寧可跟他的仇人一同死去。納斯在心灰意冷之時將他的故事告訴了曾經幫助過他的馬爾穆特·基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北方的奧德賽
  • 外文名稱:an odyssey of the north
  • 作品別名:北疆歷程
  • 作品出處:《狼之子》
  • 文學體裁:中篇小說
  • 作者:【美】傑克·倫敦
  • 發表時間:1900年
  • 字數:約15000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一幫英國郵件押運員投宿在採金者基德的家中。第二天,一個名叫尤利西斯的押運員突然向基德借了一些金子,打算走一條挖金子生財之路。
幾個星期後的一個晚上,一個被寒冷和飢餓折磨得面目全非的人闖進了基德的住處,此人就是尤利西斯,接著他便對基德講起了他那段不平凡的經歷。
他原名納斯,是世界邊緣的一個島上的酋長,他愛上了世仇的後代恩卡,就在他們結婚的那天晚上,一個頭髮好象海獅鬃毛的水手將恩卡從他的身邊搶走了。從此,他便開始了流浪生活,到處尋找他的仇人,這期間他當過水手,做過苦工,乾過替別人趕狗的差事。他汀聽到他的仇人與恩卡以捉海豹為生,他便整天在海上飄蕩,後來聽說他們靠挖金子發了財,他便又日夜不停地穿行於森林、高山之間,納斯歷盡千辛萬苦,最後終於找到了他們倆,對方卻沒有認出他來。納斯領他們到一個地方去挖金。他略施小計,那個男人便餓死了。納斯打算報仇之後,帶著恩卡返回故鄉,沒想到恩卡卻寧願死在自己情夫的身旁。

創作背景

《北方的奧德賽》的主人公印第安人納斯的尋妻歷險來源於倫敦早年的傳奇般的流浪經歷:1893年,17歲的倫敦在一艘捕海豹的船上當水手闖蕩太平洋;同年,美國發生經濟恐慌,倫敦參加勞苦工人向華盛頓的進軍,被當做流浪工人拘留過;1896年,他加入到北部淘金的人群,歷時一年,卻沒有淘到一粒黃金。於是,倫敦這一路的見聞遭遇便由納斯娓娓道來:“我一路流浪,經過了上千個城市。有的人很和氣,還給我東西吃,有的人就笑我,還有一些人罵我;我們在沙灘上殺死了成群的海豹;接著就有一條輪船來追趕我們,用大飽向我們開火;我們的桅桿給轟倒了,他們把我們押到一個荒涼的地方,逼著我們在礦里挖礦;所有的人都湧向北方,那地方,去的人多,回來的可很少……”可以說,倫敦創作生涯中的大部分素材都來源於他早年的這段生活經歷。

人物介紹

納斯
納斯是一位“高尚的野蠻人”——善良、勇敢又未受文明的站污,而與自然融為一體,他告訴人們人類本源來自原始自然。
岡德森
岡德森象徵了人類對自然的荼毒戲言和文明與自然的對立對抗,他從反面向我們昭示,人類絕非自然之主,而是自然之子。
基德
基德是一個仍然保持善良本性的文明人,也是一個懂得正確對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文明人。他讓我們看到了“人與自然和睦共處,可以改變以往的對抗狀況”。他不抱有唯物質利益為重的錯誤思想,他代表了一種合理的物質需求,一種“以提高生活質量為中心的簡樸的生活和消費文化”。基德指明了人類及其文明發展的方向:重新確立在大自然中正確的自我地位,恢復和重建人與自然之間朋友和夥伴的關係,追求“與自然之間知足、簡樸、合一的整體平衡”,以期達到人與自然新的和諧共存,人類文明才能翻開新的一頁。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倫敦把印第安酋長納斯的故事稱之為奧德賽式的故事,其最初用意是再明顯不過的;納斯為找尋被白人奪去的妻子恩卡長年在外漂泊流浪,其經受的苦難歷程一如荷馬史詩《奧德賽》的主人公奧德修斯回家前所遭受的磨難。然而,如果我們把這個故事與印第安人在歐洲殖民者踏上北美大陸甚或是美國建國後的不幸遭遇聯繫起來看,印第安酋長納斯的悲慘遭遇實際上是其種族血淚史的縮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倫敦對弱小民族——印第安人的不幸遭遇是深為同情的。在此,他控訴了白人殖民主義者欺騙和掠奪印第安人的種種罪行。
《北方的奧德賽》不僅是一曲印第安人的悲歌,同時還是一曲白人殖民者的讚歌。倫敦在小說中對白人殖民者的由衷讚美是其思想深處殖民或帝國意識的自然流露。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又在一定程度上捍衛了支撐殖民掠奪的西方意識。
小說一開始,倫敦就介紹了替英國女王執行法律和遞送郵件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們當中有英國人、美國人、法國人及各種混血兒。在這些人當中血統最高貴的自然是英國人和美國人,純種的法國人次之。至於混血兒,他們不是打過敗仗的傢伙,就是“森林中的流浪漢”(小說主人公納斯的最終命運在此已作暗示)。倫敦對種族差異作如此細緻的描繪反映了他身為白人的優越意識及自豪感。這些人的血統雖各不相同,為女王服務的共同生活卻使他們變成了一個類型——瘦瘠堅韌型。他們有著“結實的肌肉”,黝黑的臉膛,“明朗安定的眼睛”,他們吃的是“發下來的微薄口糧,然而很快活”。他們是一些“無冕英雄”,“親眼見過歷史的創造過程”。在十九世紀末期,“在音樂和大眾媒介的激勵下,……公開表達的帝國主義情緒與日俱增,以至轉化為一種對於殖民英雄的崇拜”。從倫敦的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正是這種殖民英雄崇拜。

藝術特色

在《北方的奧德賽》的敘事風格和情節編排上,作者效仿英國作家吉卜林,後者因擅於描寫具有異國風情的歷險小說而風靡美國。在人物塑造上,矛盾的倫敦一邊譴責殖民主義對當地生態的破壞,以及對當地人民的剝削,一邊又充滿讚譽的塑造了符合殖民主義者喜聞樂見的具有央格魯薩克遜血統的“金髮碧眼的超人”。對於愛情的處理,他厭倦“當時流行的‘胡椒麵拌糖’式的浪漫主義,他認為生活是粗糙的,但也是有力的,而不是軟綿綿、文縐縐的一團東西,因此他筆下的愛情常常是驚險的、狂野的、像火一樣燃燒的。
傑克·倫敦為主人公的愛情精心設定了三個主場:印第安人“未開化”的居住地、白人生活的“文明”場所、以及北疆“適者生存”的領域。倫敦以自己的流浪經歷為主線,巧妙的將主人公置身於複雜多變的場所中以考驗他們的愛情。他們行色匆匆,不停地走,幾近瘋狂。將他們逼入絕境的正是他們心中的愛,而賜予他們希望使他們能夠在險惡、殘酷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力量也唯有愛。由此,艱險烘托出了一種浪漫情懷,不僅讓主人公的行為成為強者的宣言,還反襯出人們對愛的渴求與奉獻。

作品評價

李慶西:傑克·倫敦津津樂道地敘說印第安人的復仇行為,語氣里分明是藐視法律和文明世界的意思,因為法律是征服者的文本,是用文明世界的秩序來維護弱肉強食的局面。

作者簡介

傑克·倫敦(Jack London,1876-1916),美國小說家。生於舊金山。父親是破產農民,家境貧寒。傑克幼年時就曾以出賣體力為生,賣過報,當過童工,後來又當水手,到過日本。回國後在黃麻廠和鐵路廠做工。以後他又加入了加拿大的淘金者行列,但空手而歸,從此,埋頭寫作。他的早期作品有《野性的呼喚》(1903)、《白牙》(1906)等。1909年發表代表作、自傳體小說《馬丁·伊登》,描寫了一個出身於勞動者家庭的現實主義作家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坎坷命運,對社會做了尖銳批判。一生先後寫過15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優秀的有《墨西哥人》、《熱愛生命》、《在甲板的天篷底下》等。他筆下的人物形象具有鮮明的個性,故事情節緊湊,文筆生動,有相當感染力。他成名後因經濟上的破產和家庭糾紛,精神受到嚴重打擊,於1916年11月22日自殺。
北方的奧德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