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撲翅鴷

北撲翅鴷

北撲翅鴷(學名:Colaptes auratus):體長30-35厘米,體重105-167克。是一種美麗的北美啄木鳥,具有迷人的外觀。有一個強壯敦實的身體,小巧圓圓的腦袋,長尾巴,和一個強大的、向下彎曲的鳥喙。眼先和眼睛周圍白色,面有絨革,臉頰粉紅色,頸部及上胸部是色彩分明的白、黑、黃或紅的色塊。下巴和喉嚨有黑色或白色斑點,雄性有黑色或紅色的類似鬍子的標記。、背部,肩羽,翼羽和尾巴覆蓋著黑褐色、棕色或白色的細條紋。嘴黑色,腿爪灰綠色,虹膜是棕色或紅棕色。

常單獨、成對或以家庭組成15隻左右的小群一起活動 。食物主要為昆蟲,螞蟻是它們喜愛的食物,此外,也吃一些漿果、種子、堅果。通常築巢於樹木上。分布於加拿大、開曼群島、古巴、墨西哥、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美國。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相關研究,

形態特徵

北撲翅鴷體長30-35厘米,體重105-167克。是一種美麗的北美啄木鳥,具有迷人的外觀。它是在象牙喙啄木鳥Campephilus principalis)和北美黑啄木(Dryocopus pileatus)之後在該地區的第三大啄木鳥
北撲翅鴷有一個強壯敦實的身體,小巧圓圓的腦袋,長尾巴,逐漸變細,和一個強大的、向下彎曲的鳥喙。眼先和眼睛周圍白色,面有絨革,臉頰粉紅色,頸部及上胸部是色彩分明的白、黑、黃或紅的色塊。下巴和喉嚨有黑色或白色斑點,雄性有黑色或紅色的類似鬍子的標記。翕、背部,肩羽,翼羽和尾巴覆蓋著黑褐色、棕色或白色的細條紋。臀白色,有黑條紋。飛行羽毛是黑與白的斑紋,中央尾羽褐色有內螺紋。棕色的羽毛充滿黑色斑點和新月形條紋,下體白色,頭灰色,頸後有一塊紅色。
北撲翅鴷的羽毛色彩多樣,斑紋比較豐富多樣。不同亞種的細微差別很多,主要根據翅膀、尾下的羽毛色彩不同,分黃色北撲翅鴷和紅色北撲翅鴷兩種。 黃色北撲翅鴷有一個棕褐色的臉,有一個灰色的冠,在喉嚨上有紅色的新月型紋,雄鳥有類似鬍子的標記。喜歡在樹上鑿洞。黃色雌北撲翅鴷,可見尾部的內側羽毛是明黃色或檸檬黃。紅色北撲翅鴷也有一個灰色的臉,但具有棕色的頂冠,喉嚨沒有新月型斑塊,翅膀、尾巴內側羽毛為紅色或玫瑰紅。雄鳥有類似鬍子的紅色條紋。而其他亞種則是有這兩種邊界是共同的混合體而進一步複雜化。
嘴黑色,腿爪灰綠色,虹膜是棕色或紅棕色。

棲息環境

頻繁活動於森林的邊緣和空地,這是一些喜歡開闊的土地的小鳥。通常出現在半乾旱地區和稀疏森林的灌木叢和樹幹上,在這些地區的林地和樹木種植園的邊緣也可見。雖然熱帶雨林的逐步縮小減少了它們的生存地域,砍伐森林使這些鳥類征服新的領地,它們適應了新的牧場和公路沿線的休耕土地,在美洲的一些地區它們頻繁的出現在平原到海拔600米高度的地區。

生活習性

常單獨、成對或以家庭組成15隻左右的小群一起活動 。受驚時,不像大多數其他啄木鳥那樣快速爬上附近的樹幹,而是停留在一個水平的樹杈上,用一個特徵直立的姿勢。一般以平滑的上升和下降姿勢飛行,交替的滑行。
北撲翅鴷儘管擅長攀爬樹幹和錘擊木材提取嵌入的昆蟲,但卻不像其他啄木鳥,它們喜歡在地上搜尋食物,跳躍或短距離的追啄獵物。螞蟻占飲食高達75%,會通過錘擊和挖掘在土壤中捕獲,然後用其長而帶刺舌頭以圈套獵物。也吃甲蟲、蒼蠅、蝴蝶、蛾和蝸牛,並經常餵飼其他鳥類,包括麻雀和黑鳥。

分布範圍

原產地:加拿大、開曼群島、古巴、墨西哥、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美國。
遊蕩:丹麥。
北撲翅鴷分布圖北撲翅鴷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4-7月之間,通常築巢於樹木上。分別在5-20天內挖出的洞巢,巢穴有一個狹窄的入口,但在底部變寬,用木屑墊付。每窩產4-9枚卵,然後由成年鳥孵育11-12天。雛鳥由雙親輪流往返送食物餵養,主要由雄鳥餵養。在25-28天間離巢飛行,但要完全獨立還須懷成年鳥一起生活15-20天。一歲時性成熟可以繁殖,最高壽命達9年。

亞種分化

北撲翅鴷(10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北撲翅鴷黃羽亞種
Colaptes auratus auratus
Linnaeus, 1758
2
北撲翅鴷紅羽亞種
Colaptes auratus cafer
Gmelin, 1788
3
北撲翅鴷古巴亞種
Colaptes auratus chrysocaulosus
Gundlach, 1858
4
北撲翅鴷美國亞種
Colaptes auratus collaris
Vigors, 1829
5
北撲翅鴷大開曼島亞種
Colaptes auratus gundlachi
Cory, 1886
6
北撲翅鴷阿拉斯加亞種
Colaptes auratus luteus
Bangs, 1898
7
北撲翅鴷墨西哥高地亞種
Colaptes auratus mexicanoides
Lafresnaye, 1844
8
北撲翅鴷杜蘭戈亞種
Colaptes auratus mexicanus
Swainson, 1827
9
北撲翅鴷瓦哈卡亞種
Colaptes auratus nanus
Griscom, 1934
10
北撲翅鴷瓜達盧佩島亞種(已滅絕)
Colaptes auratus rufipileus
Ridgway, 1876†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相關研究

黃色北撲翅鴷,這種分布在北美東部的啄木鳥,因其黑色的羽毛中間那根羽軸是黃色的而得名。過去幾十年來(2016年前),鳥類學家注意到某些“黃色北撲翅鴷”的黃色羽毛神秘地變成了紅色。起初,研究人員以為是這種鳥與北美西部地區的“紅色北撲翅鴷”雜交後形成的。但是,某些長出紅色羽毛的黃色北撲翅鴷,與它們的紅色近親遠隔幾千公里。
某些“黃色北撲翅鴷”的黃色羽毛變成了紅色某些“黃色北撲翅鴷”的黃色羽毛變成了紅色
原來這一現象與它們的飲食有關:據發表在《海雀(The Auk)》上的一項新研究稱,它們羽毛變紅是因為吃了紅色的漿果。這種鳥類羽毛中常見的亮黃色、橘色和紅色,其實都來自它們所吃食物中的色素
加拿大皇家阿爾伯塔博物館的鳥類學家喬斯林·霍登(Jocelyn Hudon)說:“這項研究回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顏色是鳥類很重要的一個信號,顏色的變化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比如求偶。”科學家們仍然懷疑“黃色北撲翅鴷”羽毛變紅的原因是雜交。因此,喬斯林·霍登及其同事使用實驗室標本,將許多種翅鴷羽毛中的色素與金銀花中的色素進行了比對。儘管正常的“紅色北撲翅鴷”身體中所含的紅色素與金銀花漿果中的色素看起來很像,但是,它們所吸收的光波長卻不一樣。化學分析發現,“黃色北撲翅鴷”變色羽毛中所含的紅色素來自於金銀花漿果。
美國韋恩州立大學的鳥類學家威廉·摩爾(William Moore)評價說:“這是一項很好的研究成果,不僅解決了一個已知的現象,還解釋了鳥類羽毛獲得色素的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