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戲書館”是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集評書創作、演出、教學於一體的演出場所,是北京市非遺保護中心 “北京評書傳承基地”。
國家級非遺項目北京評書代表性傳承人連麗如為其顧問,連麗如先生的女弟子張怡率北戲學子駐場演出傳統北京評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戲書館
- 外文名:beixishuguan
- 別名:北京評書傳承基地
- 代表作品:目前演出《東漢演義》《康熙私訪》《三寸金蓮》
2014年6月1日,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全體師生收到一份厚禮——集評書創作、演出、教學於一體的“北戲書館”正式掛牌,北京市非遺保護中心授予的“北京評書傳承基地”也同時落戶該校少兒戲劇場,國家級非遺項目北京評書代表性傳承人連麗如成為其客座教授,北京評書進入高職教育迎來東風。
“北戲書館”掛牌,吸引了曲藝界很多
新老朋友前來捧場,72歲的連麗如在現
場難掩激動,大病初癒後的她即興表演了一段經典
連派評書《三國演義》。“北京評書傳承這么多年,到我這輩不能丟了,希望學生們在書館鍛鍊成長,使評書發展傳承得更好。”連麗如說。
在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看來,老大姐連麗如青絲變白髮是這幾年的事,“使活使的,兩個小時不能上廁所。古往今來從名人大家到市井百姓都喜歡聽書,因為評書有益。”連麗如是著名評書大師、“淨街王”連闊如之女。2009年,連麗如與田連元、單田芳、劉蘭芳一起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北京評書代表性傳承人。幾十年來,為了重振北京評書,連麗如一直在做兩件事——收徒弟、籌錢開書館。近年來,連麗如和徒弟們說書最常去的地方是北京市西城區宣南書館和東城區第一、第二文化館,都由當地文委免費提供場地,票價也很惠民。“父親說‘評書就是學書’。評書演員要想提高技藝,必須得經過書館演出的鍛鍊。”連麗如說。
書法家米南陽聽連麗如說這話時兩眼濕潤。小時候家住鮮魚口的米南陽最愛聽連麗如說書,但家裡窮,只能倚著門邊隔著簾望著說書人的身影,想像書里的熱鬧場面。如今,雖有了能坐在書場第一排聽書的條件,可尋遍京城也不容易找到環境優越能沉下心來聽書的場所。據悉,僅在北京,聽評書的場所就由新中國成立前的四五十家縮減到個位數。雖然在廣播中也能說評書,但因為缺乏與觀眾的交流,說書人只能幹巴巴對著話筒講,評書魅力少了許多。“學生宿舍里,大家都抱著電腦、iPad、手機上網,很多人都不知道‘評書’,更別提學評書了。”據連麗如弟子、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影視表演系副主任張怡回憶,師父曾不止一次感慨最難的是挖掘傳承的好苗子。
連麗如打算在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建立評書傳承基地的想法得到了北京市文化局的支持。“這么好的事,一定要批。”北京市文化局局長陳冬說。
提及為何將傳承基地設在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連麗如表示,除了該校第一任校長、京劇表演藝術家郝壽臣與父親是忘年交,更因為父親把評書和京劇結合的方法對她的啟發。“當年他們倆一個說曹操和魯智深,一個演曹操和魯智深,使京劇和評書結合達到高峰。”連麗如說,“評書不是光說書,演曹操不懂曹操不行,評書演員不學京劇的唱念做打怎么有精氣神?所以評書離不開戲,戲也離不開書,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是個很好的發展地。”
每周六晚上,位於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四樓的小劇場就變身成一個地道的評書書館,台上是桌椅、醒木和摺扇,台下是有茶水有小食的茶座,每周來“北戲書館”踏踏實實、津津有味聽上一個半小時的書,已經成為很多觀眾的生活習慣。幾天前,北戲書館又在平谷開了分館,今後每周一晚上書館“掌門人”張怡都會帶著學生直奔平谷說書,辛苦是必然,但快樂和享受也無可替代。
張怡,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教師,也是評書表演藝術家連麗如的唯一女弟子。
張怡說,書館開張一年半,搬了三次家,“一開始是在學校劇場二層中廳,能坐50個人,迅速滿員,之後搬到四樓一間形體教室,最多能容納100人,幾個月後又坐不下了,第三次搬家搬到了四樓小劇場,能坐300人,其中100人是茶座,觀眾量已經很穩定,每場都能保持在150人左右。”
起初來書館聽書的還是以學校周邊的社區居民為主,之後口口相傳吸引了不少觀眾遠道而來,最遠的是一家三口每周從頤和園趕到南三環來聽書,也有家長帶著上高中的孩子來,孩子立刻喜歡上了,準備2015年就報考北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