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西寺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北麓東端,準噶爾盆地東南緣,總面積為8149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為13萬人。吉木薩爾縣鍾靈毓秀,歷史上幾度輝煌,造就燦爛文化,孕育綺麗風光。這裡曾經是漢唐盛世向西擴展和經營西域的軍事重鎮行政首府,又是著名的古絲綢之路的通道和驛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庭西寺
- 地理位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北麓東端吉木薩爾縣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五彩灣、吉木薩爾千佛洞、北庭故城
- 隸屬於:北庭故城遺址
- 又名:西寺
景觀簡介,歷史,
景觀簡介
現殿窟內殘存有佛、菩薩、羅漢、天王等塑像,壁畫內容主要為千佛、菩薩、護法、經變故事,供養比丘和供養人像,間有回鶻文、漢文題記,為研究維吾爾族的古代宗教、文化、藝術、語言文字和建築技術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歷史
北庭西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庭故城遺址的附屬建築之一,因其坐落位置於故城之西(距離七百五十米處),是我國古代唐、宋、元時期的一座佛寺遺址。唐貞觀十四年(西元六四○年),在北庭故地設立庭州府,武則天長安二年(西元七○二年),改庭州府為北庭大都護府。該時期在其轄區內大興土木,廣建佛寺,先後建有應運太寧寺、高台寺、龍興寺與西寺等,佛教一時興盛。
唐文宗開成五年(西元八四○年),回鶻部從自鄂爾渾河流域大舉西遷,其中一部分定居北庭一帶。回鶻人原在漠北時,信奉摩尼教,於唐鹹通七年(西元八六六年),高昌回鶻政權建立後,始皈依佛教。西寺壁畫中,現存有亦都護(高昌國王)、長史、公主之像,該寺當為高昌回鶻的王室寺院。
元惠宗至正六年(西元一三四六年),禿黑魯貼木兒即位察合台汗,成為第一位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汗,並強制推行伊斯蘭教。至明朝洪武十六年(西元一三八三年),禿黑魯貼木兒之子黑的兒火者為別失八里(即北庭地)的察合台汗,他在位期間曾對高昌地區(今吐魯番)進行聖戰,搗毀佛寺,殺害佛教僧侶,強迫高昌居民改信伊斯蘭教。由於聖戰並強迫之宗教更替,西寺當毀於斯時。
現殿窟內殘存有佛、菩薩、羅漢、天王等塑像,壁畫內容主要為千佛、菩薩、護法、經變故事,供養比丘和供養人像,間有回鶻文、漢文題記,為研究維吾爾族的古代宗教、文化、藝術、語言文字和建築技術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