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北府,清朝 醇親王北府,
北府
1.東晉建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軍府設在建康之北的廣陵(今江蘇揚州市),故稱
軍府曰北府。 2.北府兵的略稱。 3.東晉時京口的別稱。 4.契丹部落集團名稱。唐
末,契丹遙輦氏八部以迭剌部為核心的五部和以乙室部為核心的三部,分別組成兩個部
落集團,稱"北府"﹑"南府"。
清朝 醇親王北府
1871年(同治十年)8月14日,載湉(光緒帝)在醇親王府出生,同治十三年(1875年1月25日),同治帝病逝無嗣,載湉過繼於鹹豐帝入宮為帝並改元光緒。皇帝登基前住過的地方是皇帝的發祥地,稱為“潛龍邸”。按照清朝成例,在皇帝入宮以後,這住宅必須“升格”為特殊的宮殿或者索性閒置,而不能再由家人居住。因此,原太平湖的醇親王府因成為“潛龍邸”不能再做府邸。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將位於什剎海的原成親王府賜給醇親王奕譞居住,並賞銀10萬兩修治。翌年正月,10萬兩銀用完後,過於浩大的工程仍未完成,於是慈榕太后又復增銀6萬兩修葺。新府在老府以北,為了區別舊府,因此稱醇親王北府,老府又稱南府。光緒十五年(1889),醇親王奕譞將府第遷往北府。
醇親王奕譞入住南府的時候,只是個郡王,所以南府是個郡王府規格,但入住北府的時候,早就升為親王,而且因為是皇帝本生考,朝廷授予親王世襲罔替,即鐵帽子王,但他戰戰兢兢,謙抑退讓,好逸畏事,這在王府的建造上也有鮮明的體現。
北府基本上是複製南府的規格,因為是親王府,中軸數間門、殿都覆綠瓦,但是大殿只有五間,低於親王府的七間,如今保留下來的七間綠瓦王府大殿只有孚王府一處,但是在乾隆京城全圖上可以看到很多,後寢門三間,硬山頂,低於孚王府的五間歇山頂,後寢殿五間硬山頂,低於孚王府的七間歇山頂,甚至低於寧郡王的五間歇山頂。
北府後寢殿院落,後寢殿面闊五間硬山頂,後寢門三間硬山頂,也是郡王級別,甚至屋頂形制還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