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電話北局舊址

北平電話北局舊址

北平電話北局舊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皇城根大街14號,始建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是北京現存電信行業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建築。

北平電話北局舊址現存建築為一棟帶有明顯日式風格的傘頂灰色二層小樓,占地面積約1900平方米。北平電話北局舊址是北京現存電信行業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建築,是20世紀30年代北京地區所建電話局的代表,反映了北京城市化建設的進程,為研究民國時期電話局建築和歷史提供實物參考,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2011年6月13日,北平電話北局舊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平電話北局舊址
  • 地理位置:北京市東城區東皇城根大街14號
  • 所處時代:民國
  • 占地面積:約 1900 m
  • 保護級別: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文物遺存,歷史文化,中國電話起源,皇城根電話局,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路線,

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督辦電政大臣盛宣懷向光緒帝奏請開辦電話業務。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4年),電話局在東單二條胡同開始運營。
民國十四年(1925年)5月17日,北平電話局購買了東皇城根的一塊土地,準備新建電話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6月,皇城根電話局開始動工。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7月21日,皇城根電話局建成,稱為“北局”,因局號為4,也被稱為“4局”。
抗日戰爭後,電話局被國民政府接收。
1982年1月,皇城根電話局更名為東皇城根電話分局。
1994年,東皇城根電話分局停用老式步進制交換機,改用程控數字電話交換機,並進行改擴建。
1997年,東皇城根電話分局被闢為北京電話歷史博物館,並對內開放。
2007年,北京電話歷史博物館更名為北京通信電信博物館
2008年,北京通信電信博物館遷出東皇城根電話分局,遷至騾馬市大街新址。
2006年,東皇城根電話分局更名為皇城根電話局。

建築格局

北平電話北局舊址現存建築為一棟帶有明顯日式風格的傘頂灰色二層小樓,局部三層,平面為曲尺形,占地面積約1900平方米。
北平電話北局舊址
北平電話北局舊址

主要建築

北平電話北局舊址小樓面闊七間,進深三間,中央五間出廊,樓體兩端凸出,樓主體為二層,兩端部分建築為三層。頂部為三角桁架結構,仿歇山頂造型,覆蓋黃色琉璃瓦,外牆為灰色清水磚牆,有木質門窗。

文物遺存

北平電話北局舊址主體建築記憶體留下很多具有近代風格的物件,如門燈、樓梯、煙囪以及消防設施。還保留有日本製造的A29式步進制電話交換設備,以及磁石、供電人工交換台、各種電報及電話機等通信器材文物。
其中日本A29式步進制電話交換設備均保存完好,並能正常接聽,被譽為電信行業唯一的能與公眾電話網併網運行的活化石。

歷史文化

中國電話起源

清光緒二年(1876年)亞歷山大·貝爾發明了電話,清光緒三年(1877年)10月16日,清朝第一任駐英國公使郭嵩燾受邀訪問某電氣廠,參觀剛發明不久的電話,郭嵩燾當時的日記稱其為“聲報機器”。郭嵩燾及其隨從張德彝親自嘗試通話,算是歷史上中國人第一次打電話。清光緒八年(1882年)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在上海外灘租界內開辦“德律風(電話)”業務,上海由此成為最早擁有電話的城市之一。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時任督辦電政大臣大理寺少卿的盛宣懷向光緒帝提交了奏請開辦電話業務的奏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4年)電報局試辦的第一個官辦電話局於東單二條胡同開始運營,安裝磁石式人工電話機100門。盛宣懷也因此成為近代中國電信事業的開拓者、奠基人。

皇城根電話局

皇城根電話局服務範圍東起東二環,西至北海後海、德勝門橋, 北以德勝門橋、雍和宮橋、小街橋沿線為界,南到五四大街、北海公園南門沿線。總裝機容量達15萬門,擁有固定用戶13萬戶。

文物價值

北平電話北局舊址是北京現存電信行業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建築,是20世紀30年代北京地區所建電話局的代表,反映了北京城市化建設的進程,為研究民國時期電話局建築和歷史提供實物參考,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文物保護

2011年6月13日,北平電話北局舊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北平電話北局舊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皇城根大街14號。
中國聯通(東皇城根門市)

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60、82、115路公車,在東黃城根北口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距離北平電話北局舊址約1.8千米,駕車約9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