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小麝鼩

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蟲目鼩鼱科麝鼩屬,體型小。體背面包括頭部、背部、四肢及尾上面均為褐棕色。頭骨纖細,吻部不長。中國大多省份皆有該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北小麝鼩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食蟲目
  • :鼩鼱科
  • 亞屬:麝鼩屬
  • :suaveolens
  • 分布區域:廣泛棲息
基本信息,識別特徵,亞種,北小麝鼩的代謝產熱和體溫調節特徵,

基本信息

拉丁名:Crocidura suaveolens (Pallas)
英文名:Lesser white-toothed Shrew
分類地位: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食蟲目 > 鼩鼱科 > 麝鼩屬。
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北京,山西,山東,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江蘇,上海,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貴州,廣西。

識別特徵

體長60mm,尾長40mm。體型小。體背面包括頭部、背部、四肢及尾上面均為褐棕色;腹面自 下體側及尾下均為灰棕色。頭骨纖細,吻部不長。

亞種

北小麝鼩新疆亞種(學名:Crocidura suaveolens ilensis),Miller於1901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新疆(伊犁)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新疆伊犁。
北小麝鼩葉爾羌亞種(學名:Crocidura suaveolens lignicolor),Miller於1900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新疆(西南部葉爾羌河)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新疆巴楚。
北小麝鼩四川亞種(學名:Crocidura suaveolens phaeopus),G. Allen於1923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陝西、四川、湖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萬縣。
北小麝鼩山東亞種(學名:Crocidura suaveolens shantungensis),Miller於1901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黑龍江、安徽、內蒙古、山東、山西、江蘇、遼寧、寧夏、浙江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山東即墨。

北小麝鼩的代謝產熱和體溫調節特徵

為探討食蟲目小型哺乳動物的代謝產熱和體溫調節特徵,本文採用封閉式流體壓力呼吸儀測定了北小麝鼩在環境溫度5~30℃下的靜止代謝率(RMR),結果顯示:在環境溫度(Ta)為17.5~25℃的範圍內,北小麝鼩的體溫基本維持恆定,平均體溫為36.55±0.38℃;熱中性區(TNZ)為20~25℃;基礎代謝率BMR為5.46±0.23(mLO2/g.h),其中環境溫度在25℃時靜止代謝率最低,為4.84±0.39(mLO2/g.h)。在5~25℃環境溫度範圍內,熱傳導值保持穩定;在此溫度範圍內,北小麝鼩的熱傳導率(C)最低,平均為0.42±0.01mLO2/(g.h.℃)。總之,北小麝鼩的產熱和體溫調節特徵為較高的BMR,中等的熱傳導率,較低的體溫和較寬的熱中性區。這些特徵可能與該物種體型小、夜行性、主要以無脊椎動物為食等生活習性密切相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