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簡介
北宮村地處平谷北部山區大華山鎮,位於鎮域南部 ,東依龍山,西鄰石河,南距平谷城區13.5公里,北距鎮政府駐地3.5公里,平(谷)關(上)公路和區間6路公共汽車從村中經過,交通便利。
後北宮村村域面積8.5平方公里,1021戶,2887人,皆為漢族。聚落呈東西向矩形,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海拔85米。
歷史沿革 明初初成,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據傳燕王朱棣在某年夏季曾到此地,見青山綠水,景色宜人,是個避暑之地,故賜名北宮。後分為前、後北宮。該村因位於前北宮之北,故稱後北宮,沿用至今。
該村村北原有關帝廟一座,兩層大殿,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1948年,聶榮臻司令員曾在此住過,已毀。
1946年,該村由河北省三河縣劃歸平谷。
自然環境 後北宮村土地多為谷中平原,以種植大桃為主,輔以種植柿子、
核桃、板栗等乾鮮果品,面積5000畝,大桃運銷全國各地及東南亞地區,有“天下大桃第一村”之稱。土壤為洪積沖積物褐土性土,地下水資源為山地基岩裂隙水中等富水區,西峪水庫東乾渠流經村域。
村莊歷史
後北宮村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化名“北洋”。1944年9月,該村民兵常萬成、王雲山、范維貴在一次圍殲日寇戰鬥機中犧牲,成為革命烈士。該村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還有王廷喜、景高、劉啟晨、薛生、呂明順、郭長山、王振范等。
村黨支部1946年成立,第一任黨支部書記陳紹先。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景憲海,現有黨員128名。
1958年,後北宮村被評為“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先進集體”,榮獲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筆簽發的養豬生產先進大隊獎狀,村民陳國英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景江,該村人。曾任平谷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建豐,現為平谷區文委幹部,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作品曾入選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展。
1994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溫家寶到後北宮村視察桃園。
2002年,該村被評為市級經濟結構調整先進村;2003年,被市體育局評為體育先進村,2003年至2005年連續三年被評為“首都文明村”。
經濟發展
1972年,後北宮建成第一個村辦企業元件廠,年利潤60萬元。該村現有5家村辦企業,500餘名村民在村辦企業就業。
上世紀70年代初,該村利用本村優勢大力發展果品生產,到1974年栽桃樹4000餘畝,兩萬餘株,村民人均年收入由不足百元猛增到600餘元。在村北,該村曾建成全國第一個大桃批發市場,引來八方桃商前來購桃,天下大桃第一村由此得來。1989年,村黨支部副書記岳長文與市植保站人員一起對桃果褐斑、龜裂原因及其防治進行項目研究,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993年11月,後北宮村大桃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商標為“北宮鮮桃”、“北宮貢桃”。1993年,建成北京市第一家村辦科研所——後北宮大桃研究所。
後北宮村靠發展大桃走上富裕道路。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358.7萬元,人均純收入8488元。
村政建設
後北宮村“兩委”班子由7人組成,交叉任職。
該村注意村容村貌建設,幾年來先後硬化田間路4萬多平方米,美化亮化街道2000多平方米,修建娛樂健身公園一處,建造垃圾中轉站一處,強化衛生管理責任到人。村里還有多方籌措資金打深水井,鋪設自來水管道,全村吃上放心自來水。
在改善辦學條件方面,1988年5月,後北宮村建成平谷縣第一所高標準村辦幼稚園。1993年,在李曉華先生贊助下,該村建起一座3000多平方米教學樓,名為後北宮曉華國小。
後北宮村積極組織村民開展各項文化活動。為使該村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善誠老會發揚光大,村里給予大力扶持。1987年和1989年,該村善誠老會在北京龍潭湖廟會舉辦的民間花會大賽中表演的獅子獲一等獎。1989年春節,平谷縣舉辦首次民間花會大賽,後北宮花會獲一等獎。
1995年,該村重新組建後北宮劇團,每逢春節為村民演出,有時還到鄰村演出,深受民眾喜歡。村里組建的兩支秧歌隊,多次在區、鎮比賽中獲獎; 2004年,村里成立由籃球愛好者組成的籃球協會。2001年至2005年,由平谷體育局農民體協組織、後北宮村贊助的四屆全區範圍的“後北宮村大桃杯”拔河比賽中,後北宮村代表對三次獲得第一名。
該村還投資興建黨員活動室、市民學校、老年協會、殘疾人協會、人口知識學校、婦女培訓學校和農民技術學校,每年培訓村民幾十次,379人獲綠色證書;526戶安上有限電視。
現在我們正按照區委、區政府的部署,大打精品大桃戰略,爭取儘快實現北京“精品大桃第一村”。
如果你站在我村的龍山上四處遠望,春天是萬畝桃園花紅似海,夏天是碩果纍纍,果香沁人。如果走在我村的桃園內,會讓你口涎外流,眼生饞。真是早桃晚桃樣樣有,白桃、黃桃、蟠桃樣樣全。每個都想開口嘗一嘗。
我村7000畝果園大桃,8000畝涵養林是觀光、休閒、採摘旅遊的好去處。
我村的地熱溫泉資源是旅遊、度假、治病、洗浴、供熱、節能投資的好場地。
我村有山有水是登山、野遊、散步、吸氧健身的好去處。
我後北宮村,人傑地靈,好山、好水、好花、好果。是有識之士建功立業的好地方。
村東龍山傳說
明朝初年,燕王朱棣在某年夏季來到此地,見四面環山,盆地中間有三條河流經過,青山綠水、景色宜人,宿營一夜之後將此村賜名為北宮。幾年以後,朱棣為帝,在北京修完皇宮之後就帶著劉伯溫等大臣一行為皇家尋找墓地。一日又來到青山綠水的北宮村,他指著村東的龍山和西邊的佛山(丫吉山)對劉伯溫說:“你看此地如何?山上松柏成林,中間河流不斷;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東山再起,佛祖保佑。”此時劉伯溫沒有答話,卻用手中羅盤轉了又轉,又帶著其他大臣和永樂皇帝往西走出二里,面朝東看,他說:“此地確實人傑地靈,不同凡響。皇上您看,村東這座山,村東最高處是龍頭,村南是龍身,村西南大嶺一線為龍尾,連綿不斷繞了半個圓,此為龍山。”說著用右手的大拇指掐了掐食指,算了算說:“據我觀察此處不出10年有出帝王之象。”說完劉伯溫又帶著皇上和大臣來到村北的山下。“皇上您看,兩個山谷從上直申腳下為龍鬚。山下這兩眼水井相距不過10於丈,明晃晃直衝雲霄。別看井不深,水很淺,但此水已有百餘年,旱不乾,澇不淹,此為龍眼。您看西邊的佛山,據我觀察,不久就要為道家所占,而且香火不斷,世代相傳,以後要改名為丫吉山。”永樂皇帝聽完劉伯溫的指點,心中立刻不悅,脫口說出一句:“難道我大明江山又要不保?”然後指著劉伯溫說道:“劉愛卿你看怎么降服此山?”劉伯溫把皇帝拉到一邊小聲說了些什麼,別人誰也沒聽見,說完皇上一揮手,大隊人馬撤回了京城。
村民們聽說皇上來了要住這裡,又讓劉伯溫給說走了。一傳兩,兩傳三,人們不知是怎么回事。第三日是戊戌日,天色已黑,剛過戌時,只見村東南的山上,龍脖處火光沖天,不一會兒,聽見一聲巨響,只看見一把巨大的寶劍明晃晃,直上直下橫砍下來,借著閃光看見山上人們川流不息,背的背,扛的扛不知是往山上運了什麼東西。過了一個時辰,夜深人靜,又回到了一片安寧。
第二天,村里人們到山上一看,發現龍山的脖子處給砍了足有五丈寬,十餘丈深的大口子。口子深處用紅、黃、白三色土封上有丈二深。若干年後,人們才知道是劉伯溫怕北宮村出皇上使了法術,斬了龍頭,了確了朱棣皇上的心病。北宮村雖然永樂皇帝不來了,沒成為皇家墓地,但是村子越發展越大,後來南半部叫了前北宮,北半部叫了後北宮。
五百年以後,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人們到山上割柴時還能清晰地看見龍山口子深處的白土,人們用石塊往下砸時,能清楚砸出白印,據村民的經驗估計大口子足有五丈寬,仍有七、八丈深,直上直下的絕壁石崖,人們下去很困難。
現在,後北宮村民正以大桃為產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