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宋青釉刻花牡丹紋瓶
- 館藏地點:陝西省銅川博物館
- 所屬年代:北宋
- 類別:瓷器
北宋青釉刻花牡丹紋瓶是一件北宋時期的瓷器文物,收藏於陝西省銅川博物館。文物信息 年代:北宋 收藏單位:陝西省銅川博物館 文物特徵 青釉刻花牡丹紋瓶口徑6厘米,底徑8厘米,通高25厘米。圓唇,窄沿,撇口,短頸,豐肩,深腹微鼓,最大徑偏上,腹下斜收。圈足,足外側斜削一周。施青釉,圈足底部刮釉。胎...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牡丹紋瓶,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高25厘米 口徑5厘米 足徑6厘米 小口,短頸,折肩,長腹,圈足,外壁施青釉,通體刻纏枝牡丹紋。說明:耀州窯位於陝西銅川,始燒於唐,宋代以燒造青瓷為主,北宋是耀州窯發展的鼎盛時期,尤以刻花最具代表性。此器造型優美,胎體堅緻,釉色青翠,刻花剛勁有力,...
宋青釉刻花瓶是北宋文物,高19.9cm,口徑6.9cm,足徑7.8cm。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類別】:瓷器 【簡介】:瓶小平口出沿,短直頸,豐肩,腹以下漸收斂,圈足。肩部有弦紋3道。瓶身以“刻花”為飾,腹部刻纏枝牡丹花,下腹刻雙層蓮瓣紋。此瓶刻工刀鋒犀利,深淺有致。牡丹花繁而不亂,花冠豐滿,花枝...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梅瓶是北宋(公元960—1127年)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文物特徵 重量:4860g 尺寸:高48.4cm 口徑7.5cm 底徑11cm 該瓶胎質灰白,釉汁滋潤,呈橄欖青色。器身修長,小口外翻,短頸豐肩,圈足。這種造型,運用了曲直線的對比,在權衡比例上,儘量把最大直徑向上提,使...
青釉刻花纏枝牡丹紋瓶,小口,翻沿,圓唇,短頸,折肩,深腹,隱圈足,於1969年在銅川市耀州區出土。北宋(960-1127年)1969年銅川市耀州區出土,黃堡窯產品,耀州窯博物館收藏。小口,翻沿,圓唇,短頸,折肩,深腹,隱圈足。施青釉,釉色青綠,釉面開片。足底無釉,胎色灰白,質堅硬,較細。肩與近足處刻蓮...
宋耀州窯青釉刻花瓶為北宋時的陶瓷器。高21.3厘米,口徑5.3 厘米,腹徑11.5厘米。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產品介紹 瓶小平口出沿,短直頸,豐肩,腹以下漸收斂,圈足。肩部有弦紋3道。瓶身以“刻花”為飾,腹部刻纏枝牡丹花,下腹刻雙層蓮瓣紋。此瓶刻工刀鋒犀利,深淺有致。牡丹花繁而不亂,花冠豐滿,花枝...
耀州窯青釉刻花瓶是北宋時期的一件瓷器。瓶小平口出沿,短直頸,豐肩,腹以下漸收斂,圈足。肩部有弦紋3道。瓶身以“刻花”為飾,腹部刻纏枝牡丹花,下腹刻雙層蓮瓣紋。此瓶刻工刀鋒犀利,深淺有致。牡丹花繁而不亂,花冠豐滿,花枝纏繞,俯仰結合。瓶通體施青釉,釉面晶瑩溫潤,玻璃質感強,釉層勻淨。耀州窯...
宋代耀州窯纏枝牡丹紋梅瓶是北宋時期的文物。耀州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窯系之一。窯址位於今陝西省銅川市的黃堡鎮,唐宋時屬耀州治,稱耀州窯,它在唐代就是中國陶瓷燒制的著名產地,宋代更進一步達到鼎盛。耀州窯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唐代開始燒制黑釉、白釉、青釉、茶葉末釉和白釉綠彩、褐彩、黑彩...
北宋龍泉窯青釉刻花五管瓶,高32cm,口徑6.5cm,腹徑16cm,底徑10cm。蓋為笠式,葫蘆形鈕,蓋沿平折,蓋面飾蓮瓣紋。瓶直口,短頸,長圓腹,分為六段,圈足。腹部從上到下,第一、三段劃刻斜條網紋,第二段安花口五管,第二、四段劃刻仰蓮紋,第五段劃刻纏枝牡丹紋,第六段劃刻雙層仰蓮紋。灰白...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龍泉窯青釉刻花牡丹紋瓶,在勻稱的瓶體上,刻劃枝莖纏繞的牡丹花,以篾劃的細密線表現花筋葉脈,肩、頸部以覆蓮瓣紋作襯飾,整器上花紋滿布,層次分明,主題紋樣豐滿鮮明,是北宋龍泉青瓷的代表作。浙江武義北宋元豐六年(1083)墓出土的龍泉窯青釉五管瓶, 肩、 腹部作塑貼花邊裝飾,展現了北宋...
北宋青瓷胎色灰白,釉色艾綠,釉質薄勻晶瑩,多以刻花、篾點或篾劃裝飾技法,表現波浪、蕉葉、團花、纏枝花、流雲、嬰戲等紋樣。還有塑貼紋飾。器類以碗、盤、壺等為主,也有少量的盆、缽、罐、瓶等。造型端莊,製作工整,器底旋削平滑。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龍泉窯青釉刻花牡丹紋瓶,在勻稱的瓶體上,刻劃枝莖纏繞...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碗,高7.5厘米,口徑23.3厘米,底徑6厘米。敞口,弧腹,圈足,足削修規整,足底露胎,胎呈灰褐色,胎質堅密。碗內刻花,一周弦紋下刻纏枝牡丹花葉紋,一花盛開,二蕾含苞待放,花葉上均劃出葉脈。該碗刀鋒犀利、瀟灑,深淺有致。牡丹花繁而不亂,既追求了形式變化,又能保持整體...
此展品為北宋時期文物。小口,翻唇,短頸豐肩,圈足;器形規整;胎灰白,堅硬,施翠青釉。現收藏於松陽縣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北宋時期文物。小口,翻唇,短頸豐肩,肩以下弧腹漸收,圈足;器形規整,肩部刻劃覆蓮紋,腹部刻劃折枝牡丹紋,下腹部為仰蓮紋;胎灰白,堅硬,施翠青釉,釉色晶瑩光潔,通體開...
東窯青釉刻花牡丹紋執壺是宋代時期的文物,現藏於張家口博物館。概述圖來源於張家口博物館官網。文物特徵 尺寸:口徑3.8厘米,底徑9厘米,高17.4厘米。平直口,長頸,壺流設肩部,頸至肩部飾置曲柄,折肩鼓腹,圈足。壺身腹部刻牡丹花卉紋飾,刻花運用雕、剔工藝,技法嫻熟、刀鋒犀利,具有較強的浮雕感。胎體細膩...
圈足外撇。器身外壁口沿處刻有兩道弦紋,中部主題紋飾為牡丹草葉紋。現收藏於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北宋文物。斂口,弧形腹,高圈足,圈足外撇。器身外壁口沿處刻有兩道弦紋,中部主題紋飾為牡丹草葉紋,底部刻有一圈蓮瓣紋。通體施青釉,釉面瑩澈,滋潤如玉。現收藏於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
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碗是北宋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甘肅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敞口,弧壁,矮圈足。施青釉,足底露胎,有流釉痕跡。碗內刻折枝牡丹花,牡丹花朵與葉上均有篦劃紋,花葉茂盛,互相纏繞。外壁為素麵,圈足旋刻規整。此碗胎質堅硬,釉色勻淨,構圖豐滿,是宋代耀州窯瓷器中的代表作品。
宋青釉刻花纏枝牡丹紋直口尊 宋青釉刻花纏枝牡丹紋直口尊。此展品為宋代文物。口徑12.6厘米,高20厘米,底徑11.5厘米。耀州窯刻花題材豐富,牡丹紋是常見的裝飾題材之一。此器刻劃富麗的纏枝牡丹花,線條流暢,繁而不亂,極具立體感。現收藏於大唐西市博物館。
越窯青釉刻花牡丹紋蓋盒,出土於江蘇常州勞動東路工地,屬於北宋時期文物。北宋(公元960~1127年) 1983年江蘇常州勞動東路工地出土 弧面圓蓋,與盒身以子母口蓋合。盒為淺坦腹,大圈足,足底微凸,足根外撇。盒蓋刻花清晰優美,邊緣一周刻短花葉紋,中間三道弦紋包圍牡丹紋。除盒蓋的子口緣外,內外均施釉,...
龍泉窯青釉刻花纏枝牡丹紋鳳尾瓶,年代:元,尺寸:高68.5厘米,口徑29厘米,足徑16.4厘米,1988年8月11日杭州朝暉路儲運公司出土。這件鳳尾瓶,喇叭形口,長頸,圓肩,上腹鼓,下腹逐漸斜收,圈足。頸部滿飾凸弦紋,腹部飾纏枝牡丹紋,下腹飾弦紋一道,其下刻劃細長的仰蓮紋一周。瓶底部為一件倒扣的貼花...
五代越窯青釉刻花牡丹紋罐是一件五代時期的文物,館藏於上海博物館。文物特徵 唐代瓷器造型總體上渾圓飽滿,即使小件也精巧而有氣魄,能於小中見大,單純中見變化,這件越窯青釉罐造型規整大方,胎質細膩,胎色灰白,釉汁瑩潤,微泛青綠。器物表面開光刻劃牡丹紋,花瓣深刻,花瓣的紋路淺淺劃畫,在釉層的遮罩下既...
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盤 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盤是金(1115-1234)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首都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4.2厘米,口徑18.5厘米,底徑6.2厘米 敞口,淺腹,圈足,足脊無釉。內外施青綠釉。盤心刻團花牡丹紋。胎體呈灰色,釉面瑩亮,釉層較厚,有氣泡。
北宋 北宋時施石灰釉,釉層薄而透明,光澤較強。早期產品胎薄而較白,施淡青釉,器物以盤、碗、壺為主,罐、盆等少見。中期以後胎呈灰或淺灰色,釉色青黃;裝飾普遍使用刻花,輔以篦點或篦劃紋,此外還有團花、波浪、蕉葉紋等紋飾。盤、碗內常刻團花和波浪紋,內填篦紋,外壁常劃篦紋和直條紋。瓶、執壺...
1.造假法:依照器物的大小和形狀,用現代技術燒制,即用現代的胎土、化學釉料、天然氣或電燒制。器型為典型的宋代覆燒印花碗,芒口無釉、鑲邊,這類物品以印花品居多。辨別方法:贗品在放大鏡的觀察下,很容易發現鑲邊是用現代生膠貼上的老皮;釉色發亮而不柔和;花紋造型不如真品古樸,且往往印花的陽紋比較突出;...
青島觀美美術館的元代龍泉窯青釉刻花嬰戲牡丹紋罐 高24cm,口徑17cm,直徑28cm,直口上斂,口部無釉,短頸刻有蓮形幾何紋飾,豐肩圓腹,底足下斂,微微外撇。罐的頸下刻有三道水浪紋及蓮瓣紋收邊。中間劃刻有非常傳神的手持纏枝蓮花的童子圖案,寓意為“連生貴子”“連生官級”。中間主圖案上下方各做...
龍泉窯青釉琮式瓷瓶 龍泉窯青釉瓷鳥食罐 龍泉窯青釉鬲式瓷爐 龍泉窯青釉鬲式瓷爐 龍泉窯粉青釉凸弦紋奩式瓷爐 龍泉窯粉青釉鳳耳瓷瓶 龍泉窯粉青釉蓮瓣紋瓷碗 龍泉窯青釉蓮瓣紋瓷碗 龍泉窯青釉刻花紋瓷碗 龍泉窯青釉瓷粉盒 龍泉窯青釉刻花瓣紋盤口瓷瓶 龍泉窯青釉纏枝牡丹紋瓷瓶 龍泉窯青釉瓷器座 龍泉窯青釉瓷雙耳瓶 龍泉...
景德鎮窯青釉刻花牡丹紋洗 景德鎮窯青釉刻花牡丹紋洗是一件清代的陶瓷。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景德鎮窯青釉劃花盤,以單線勾勒花紋輪廓,篾線劃花葉筋脈,器壁上環飾串枝牡丹,盤心有側首蟠龍舞動,空間又以流雲相襯,構圖簡潔,線條簡率流暢,是模仿定窯裝飾而又有自身特點的佳作。此外,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青白釉刻荷蓮紋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青白釉刻嬰戲紋碗,四川省博物館收藏的青白釉刻四...
龍泉窯創燒於北宋早期,興盛於南宋至元初。早期生產盤、碗、壺、爐、瓶等,普遍以刻花為主,蔑紋趨減少,釉較薄,晶瑩透明,並逐步形成自已的風格。晚期的青瓷代表為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釉色的頂峰。白胎瓷占絕大多數,為龍泉窯系的特點。明代中葉以後,由於各地制瓷業的興起,龍泉窯逐漸衰落。清代中葉以後停燒,...